周卫国家,厨房。
“我是真没想到,这么大的事儿,以达能瞒着我们。”
“找了那么远的一个,小学都没毕业,你说他们能有共同语言吗?一个堂堂大学生,未来的国家干部居然娶了个食堂大师傅。”
林瀚猜的不错,李淑芳正和周母抱怨。
周母看着心烦意乱的妹妹,也只能劝解。
“以达也许有自己的难处,再说了,隔这么远不也是怕你们担心吗。”
“是啊,二姨,说不定您明年就能报上孙子了。”
大嫂也是及时跟上。
“假如以达真的把人抛弃了,自己跑回来,那你就高兴了?”
“我!”
李淑芳当然不能这么说,那样的男人不是给林家丢脸嘛。
可是她打着林瀚的名号好不容易把林以达调回首都,进了部委。
半个月后,在给林以达接风洗尘的聚会上,周卫国见到了传说表嫂。
这个时代典型的女性代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在大家都在场的时候,又只知道低头干活。
看着意气风发的林以达,周卫国就感觉到这两个人的婚姻不会从一而终。
林以达在四川当知青的时候,由于家中的缘故,必然是谨小慎微的,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能伸出橄榄枝,想必没人会拒绝的。
在那种环境下,一个微笑,一勺菜都对他很重要。
吃饱饭,活下去,才是林以达的当时的追求。
现在嘛,只希望正气的林司长能镇的住他。
又一次的聚餐结束后,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时光如逝,转眼间1978年就要结束了。
年底的时候却有几件大事发生。
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18户身着破衣衫的村民,挤在一间茅草房里,庄重的按下了自己手印。
小岗村的1000多亩田就这样分到了每一户农民家里,直到次年春天,县里的领导陈庭元才听说这个小村子的“出格”举动,他惊出一身冷汗。
而在当时,谁也没有想到。
偷偷起步的“小岗村模式”在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农民实现了“一季翻身”“一年翻身”,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高峰。
一举结束吃国家救济粮20多年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
而在后世,小岗村其实并不富裕,这也让人感到尴尬。
“一年越过温饱线,三十年没过富裕坎。”
在2010年的前后,合作社再次出现在小岗村。
也许家庭承包责任制能让当时的人们吃饱饭,却不能让人吃好饭。
周卫国看着gpt4上的信息,不胜唏嘘。
“那消息啥时候能传过来呢,我表叔在通县周家村当村长呢,如果能及时分地就太好了。”
“下一件大事儿,是不是与知青回城有关了?”
gpt4:“是的,1978年末,许多青年到云南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在某地聚在一起。他们向上反映了他们上山下乡的状况,要求回城。”
“这批青年大多为初高中学生毕业生,经过多年劳作已经成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在偏僻遥远的地方,用着比较落后的农耕方式进行着农业操作。他们生活比较困苦,种出的粮食难以解决自身的吃饱饭的问题。
繁重的劳动使他们几乎每人都得了疾病,但也无从医治。
所以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