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能行吗?种子站想搞外贸蔬菜加工,不大靠谱吧?!”一位专业合作社成员担忧地说道。
“我看行,有个加工厂,咱们的牛蒡能卖个好价钱。”另一位专业合作社成员充满期待地说。
“可是杨站长他们懂加工吗?”有人提出了质疑。
王世富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说道:“大家的担心我都明白,但是这是个机会。杨站长说了,会找专业人员来指导。而且咱们离种子站近,到企业里去当个工人也方便。”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专业合作社成员们最终以15票的优势通过了支持建牛蒡加工厂的决定。
在筹备的过程中,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资金紧张成了最大的问题,设备运输也因为路况不佳而延误。
杨为富和王世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可咋办啊?”王世富愁眉苦脸地说。
杨为富咬了咬牙:“王理事长,别担心,咱们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去银行贷款?”
王世富犹豫道:“贷款可不是小事儿,利息也不低啊。”
他们又去找王世坨商量。
王世坨想了想说:“要不咱们发动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先凑点钱入股?”
王世富犹豫道:“这能行吗?专业合作社成员们刚同意建厂,又让他们掏钱入股,会不会有意见?”
杨为富说:“也只能试试了。大不了咱们多给大家点承诺,讲讲未来的好处。”
于是,他们再次召集专业合作社成员开会。
“乡亲们,现在加工厂遇到了点困难,资金有点紧张,大家能不能先凑点钱入股。”王世富说道。
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开始都沉默不语。
这时,一位年长的专业合作社成员站起来说:“理事长,咱们专业合作社一直都穷,好不容易有个翻身的机会,我愿意出点钱入股。”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其他专业合作社成员也纷纷响应,表示愿意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资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设备也顺利到位。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为富忙得不可开交。他四处打听,寻找专业的制冷人员和加工技术人员。王世富则在理事会里协调人力,为加工厂的建设做准备。
王世富是个稳重但性子急的人,事情一旦决定了,他巴不得当天就干完,看到进展有些缓慢,找到杨为富。“杨站长,这人员找得怎么样了?”王世富问道。杨为富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王理事长,费了不少劲,总算找到了几个靠谱的。不过这费用可不低啊。”
王世富皱了皱眉,说道:“费用的事儿咱们再想办法,先把人定下来。”
杨为富点头:“行,我知道了。还有设备也在采购了,但是运输可能会耽搁几天。”王世富说:“那咱们得盯着点,不能耽误了工期。”
牛蒡加工厂终于开始动工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杨为富亲自监工,王世富也时常过来查看进度。
“杨站长,这进度可得抓紧啊。”王世富说道。杨为富应道:“王理事长,您放心,保证按时完工。”
在种植方面,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也不断学习和改进种植技术。他们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合理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确保牛蒡的产量和质量。
王世坨经常组织专业合作社成员们一起交流种植经验,还邀请了农业专家来村里进行指导。
“大家注意啊,牛蒡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是浇水也不能太多,不然容易烂根。”王世坨在田间对专业合作社成员们说道。
“还有啊,施肥要适量,不能过量,不然会影响牛蒡的品质。”一位农业专家补充道。专业合作社成员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几个月后,加工厂终于建成了。在开业的那天,河西镇种子站热闹非凡,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杨为富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咱们生活一定能越来越好。”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悄然降临。霓虹国突然退运牛蒡,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贾晓臻作为一名负责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开始深入调查退运原因。在王世坨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杨为富,看到杨为富正愁眉不展地坐在办公室里。“杨站长,您好。我是来调查牛蒡退运事件的贾晓臻。”贾晓臻自我介绍道。
杨为富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唉,这事儿真是让人头疼。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退运。”
贾晓臻坐下来说道:“杨站长,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原因。您先给我讲讲这个牛蒡加工厂的建设过程吧。”
杨为富叹了口气,开始讲述起牛蒡加工厂建设的前前后后。从他偶然得知大西北沟村种植牛蒡的消息,到去找王世富商量建厂,再到拜访李兆平争取支持,以及筹备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努力。
贾晓臻认真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等杨为富讲完,他陷入了沉思。“牛蒡为什么被霓虹国退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