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五月下令出征,至七月底,邓艾姜维率破虏军击破宇文部,马超率西凉铁骑平定突秃发部。
两路大军进展顺利,于八月底,共同绞杀拓拔部!
两路大军东西对进,两翼夹击,三路大军三面围堵,最终将拓跋部及散落的鲜卑族群三十余万人压缩在阴山以北,戈壁以南。
刘备雄心大壮,慕容部,宇文部,秃发部都已平定。只要此战将这三十余万人拿下,鲜卑便再无翻身之机!
刘备本欲下令,命大军绞杀一切敢于反抗之人。宁可杀错,绝不能放过,要彻底将鲜卑复仇的种子扼杀在摇篮之中!
诸葛亮当然不同意刘备的意见,杀戮不能带来和平,或者说杀戮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
前世他为何在那紧张的时间中,还一味七擒七纵孟获,为的就是彻底收服南人之心,以求其永不叛乱,保南疆稳定。
今生他领兵下南中,虽未七擒七纵孟获,但也未在南中多造杀戮。
大肆的杀戮可以威服人心,带来一时的安定,可复仇的种子会深深种下。
不过此次重创,鲜卑至少二十年内不可能恢复。
可二十年后呢?
二十年后主公恐怕已经离世,他也老迈无用。
这些境外游牧之族,向来是中原王朝强盛便能压制,制衡,一旦中原王朝进入衰弱,便大举南下,肆意侵略。
且其族游居本性,广袤无际的草原上分散零落,极难管辖。
二十年后,君主庸弱,朝廷强盛,虽难以入侵中原,却实力悄然恢复。
再过些年,就会再次形成滔天之祸!
但诸葛亮也清楚,一味的和平政策也是不可取。
这些人民风彪悍,极其信仰神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特性,要想让其归顺无异于让其改变信仰,抹灭民族。
欲灭其种,如何让人安心臣服!
诸葛亮传令各军,凡遇鲜卑骑兵抵抗,一律斩杀。
勿伤其老弱,愿意投降者,保证其安全,不许侮辱,打骂。
关羽赵云所统帅的十万边军继续向北推进,与西凉铁骑,破虏军共同围猎拓跋部。
至九月初,三路大军连战连胜,拓跋部主力被全部歼灭。
三十余万鲜卑部族,被全部俘获。
“哈哈哈”
龙帐之内回荡着刘备欣悦的笑声。
刘备高兴的对诸葛亮说道:“孔明,自五月出兵,四个多月以来,我军连战连胜!”
刘备的语气中带着欣慰和兴奋,“此战之后,鲜卑再无力与我大汉抗衡!”
“朕已传命邓艾姜维及马超他们,各自率军休整十日,补充粮草军械。”
“休整完毕后,他们率骑兵继续向北追击!寻找鲜卑残余部族决战。”
继续深入草原是一件难度极大且极危险的事情。
继续向北深入,后方粮草便再难以为继。更加之,茫茫草原,一旦失去方向,数万大军将有葬身荒漠之险!
有诸葛亮在身边,刘备思虑的更加周全一些。
“重金之下必有动心者,朕已经令人收服了多个鲜卑族人,可用作大军向导。”
诸葛亮微笑点头,这样一来便能保证大军不迷失方向,速战速决。
“鲜卑主力被歼灭,继续向北追击,能找到残部决战最好。找不到也没什么。”刘备淡然说道。
刘备仰首挺胸,神态张扬,“朕已明确告诉邓艾,姜维及马超,他们可以找不到鲜卑残部,但一定要登上狼居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