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冀州起,夏先衍便察觉到沿途存有不少灵源之地。对于神识能够触及的灵源,他顺势接收了这些灵源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随着与保定的距离逐渐拉近,他们抵达了满城汉墓这一灵源之地。
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 ,有 “天下第一崖墓” 之称。
墓葬结构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两墓平面布局相似,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组成。陵墓布局模仿地上宫殿,耳室象征车马房和库房、中室模拟宴客厅堂、后室象征卧室并附有象征浴室的侧室,且设有构思精妙的防盗和排水系统。
靖王墓全长 517 米,最宽处 375 米,最高处 68 米,容积 2700 立方米;窦绾墓全长 497 米,最宽处 65 米,最高处 79 米,容积 3000 立方米。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文物
件,其中玉石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精品 4000 多件。这些文物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着名器物。
夏先之所以会来到此地,原因有二。其一便是满城汉墓的发掘,犹如揭开了一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向世人展示出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
珍贵的文物出土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那些精美的金石器、巧夺天工的漆器以及细腻柔滑的丝织品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
而其二,则是由于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之间存在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
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大汉帝国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它以一种强大而悲壮的姿态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昭烈帝刘备,给了大汉一个体面的退场!
历史就是这么迷人,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和事,往往会在岁月的流淌中产生奇妙的交汇。
夏先衍伫立在山脚下抬眼望去,陵山主峰位居中央,两侧的山峰仿若左辅右弼般拱卫着主峰。三峰相互连接,形状恰似坐西朝东的太师椅,又似构筑着双阙的城堡,气势雄浑磅礴,为汉墓增添了一抹庄严与神秘的色彩。
四周的山峦宛如翠色的巨擘拔地而起,彼此连绵相拥。山体被繁茂的草木紧紧包裹覆盖着,从山脚一直到山巅,宛如织就了一袭华美的绿色锦缎。
夏先衍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逐级而上,两旁的灌木丛愈发繁茂浓密,荆条舒展着柔韧的枝条。没过多久,众人便来到了主墓跟前。主墓靠近山顶,灵源正是从这里孕育而生,而后沿着主峰向四周扩散开来。
灵源之地那无形的结界将四季打乱并糅合在了一起,为周边环境平添几分悠然古韵,群山连绵,似青黛画卷绵延展开,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离开墓室后,众人来到山顶。夏先衍站在山顶之上,眼前一片一马平川,华北平原的开阔尽收眼底。此时此刻华北平原上的景色与山间有着强烈的反差。
一个在春秋,一个在冬季。
当凛冽的北风裹挟着西伯利亚的寒意,呼啸着席卷而来,华北平原便在寒冬的笔触下,晕染成一幅苍茫且独具韵味的景致,恰似古人诗词中所勾勒的那般萧索而意蕴悠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田野间,往昔那在暖风中欢快摇曳、绿波翻涌的麦浪,如今已全然被茫茫白雪温柔覆盖。
无垠的洁白仿若给大地精心披上一层厚棉被,平整而静谧,恰似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所描绘的壮丽,偶有几处田埂微微隆起,似是棉被上浅淡的褶皱,勾勒出大地原本的轮廓。
雪后的晴空湛蓝如深邃的宝石,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照在雪面折射出细碎光芒,仿若洒落一地细碎银钻,恰似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中那熠熠生辉的情境,耀得人睁不开眼,又为这素净世界添一抹清冷璀璨。
夏先衍在山顶稍作停留,欣赏了片刻这难得一见的雪景,便带着众人下山,而后径直奔赴保定市区。
在那里,还有一处灵源之地等待着他们前往探寻,那是一个在近代史进程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地方 —— 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是华夏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较早、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备、学制较正规、门类较齐全的军事学府,位于冀州省保定市东风东路。
它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政府投资白银二十二万三百零四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了脚盆鸡和汉斯国先进军事科技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始称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
1912年民国改元后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学校”,由此开创了华夏近代军事正规化教育的先河,使保定的军事教育在全国达到了顶峰,成为全国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军官的基地和摇篮,被称为“军都”。
“一所保定军校,半部中国近代史”。
保定军校在华夏近代军事教育史和近现代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华夏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保定军校生参加。
如:辛亥革命创建民国、二次革命(讨袁)、反袁称帝、护法运动、创建黄埔军校、东征南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重庆国共和谈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保定军校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名存史册。
为了纪念这所历史名校,保定市政府于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1993年7月,保定军校遗址被定为冀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和2002年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12亩)的纪念馆,并将从海内外收集到的近千件军校文物及有关史料进行陈列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一行人来到大门前,只见那朱漆大门之上,铜钉铜环装饰其间,门楣处高悬着一块横匾,上书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笔力遒劲。门前几级石砌台阶,阶前的南路笔直地通向河岸,南路两旁,一对丈许高的石狮静静蹲守,尽显当年军校的非凡气度。
夏先衍一行人踏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内,抬眼望去,这里整体布局呈现出中轴对称之态,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