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火工头陀,也因为被年仅十一岁的郭襄打败,心里没了自信,深感自身武功浅薄,难以护卫幼帝周全。
心下萌生出退意,欲前往西域闭关修炼。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军师张易、许衡以及一众大臣的竭力劝阻。
此时幼帝元成宗尚且年幼,军师张易与许衡肩负着辅佐幼帝的重任。裕圣太后为了稳固政权,便破例升军师张易为丞相。
张易深知责任重大,如今见两位武林高手纷纷要走,他立马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如今,忽必烈驾崩,大元可谓内忧外患。蒙古各部族蠢蠢欲动,欲摆脱大元朝廷的管辖。
而大宋那边,杨浩势力不断扩张,这对于大元来说,压力巨大。
两位武林高手此时纷纷请辞离去,张易忙亲自带着厚礼,登门拜访。
冬日的开平城,寒风凛冽。丞相张易面色凝重,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进了那座幽静的庭院。
此时,裘千仞与火工头陀正欲离开,行李早已收拾妥当。
张易见状,赶忙上前,双手抱拳,恳切说道:
“二位大侠,请留步!如今幼帝尚幼,国家正值风雨飘摇之际,还望二位能以大局为重,切莫就此离去。”
言罢,他示意身后的侍从将两箱沉甸甸的银两抬至跟前。
裘千仞眉头紧皱,缓缓而道:
“丞相,我等本是江湖之人,如今年迈也想退隐江湖,请您准许”
火工头陀在一旁默不作声,面无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张易。
张易目光坚定,言辞诚恳:
“二位皆是江湖中顶尖的高手,若能相助朝廷,必能保我大元江山稳固。”
火工头陀二人见丞相张易极力挽留,便面露难色。
裘千仞说道:
“丞相,我等承蒙您与皇帝厚爱。只是,老夫武艺不精,恐难以保得皇上平安,还请丞相放行。”
同时,火工头陀也忙点头附和道:
“是啊是啊,还请丞相放我等离去。”
张易接着说:“我今日特来,受圣上之命封裘千仞先生为左护法,封火工头陀为右护法。二位一左一右,定能保我大元国泰民安。”
火工头陀听到“右护法”三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如今的火工头陀,身份已然转变。
他不再是少林寺的那个火工头,这说出去着实不好听。
于是,张易与朝中重臣、风水师经过一番商讨,查阅黄历算卦,最后给火工头陀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百损,寓意无所不能、摧枯拉朽。
火工头陀听后,心中大喜。百损头陀,比此前那个火工头陀名字好听太多了。
想想也是,自己早已不是少林寺那个烧火工,如今得到大元朝廷的重用,又有了这威风的名号,他自是欢喜,便决定留下继续为朝廷效力。
但他也深知自己此时的武功尚需修炼,虽曾学过《九阳神功》,却未精通。听闻西域天山极寒之地有种奇功,便想着前往一探究竟。
裘千仞和百损头陀对视一眼,似有心动之意。
张易趁热打铁:
“不仅如此,朝廷准许二位闭关修炼武功。我已下令,专门在开平城为裘先生打造练功房,助先生潜心钻研武学。
而百损头陀,您可远赴西域,寻觅奇功,所需一应物资,朝廷全力支持。”
二人听得这番安排,裘千仞微微点头:
“丞相诚意可鉴,既然如此,我便暂且留下,助朝廷一臂之力。”
火工头陀——如今的百损,也缓缓开口:
“好,我也答应。待我西域归来,定不会让丞相和朝廷失望。”
张易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二位相助,我大元幸甚!日后还望二位多多担待。”
随后,百损头陀告别了皇上元成宗、丞相张易、许衡、裘千仞等人,踏上了西域之行的道路,准备前往天山极寒之地修炼奇功。
然而,百损头陀刚出开平城一百里以外的一个小镇上,饥渴难耐,便找了一家客栈休息。
而在这方圆百里仅有的一家驿站,过往路人皆在此歇脚时。
还真是冤家路窄,百损头陀竟与一路打听着来到开平城的杨皓、郭靖、黄蓉、张君宝等人碰上。
火工头陀瞧见杨皓、郭靖、黄蓉等人,心中咯噔一下。没想到自己此番前往西域求武,竟在此地碰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