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当日,恰遇有人在鲜食馆寻衅滋事,那人乃是咸阳城中有名的悍将,平素嚣张至极。
然而,这位来自异乡的客人出手数剑,便将其制服。
这倒也算不得什么,高手罢了。
咸阳城东向来不缺武艺高强之人。
关键在于此人动手之时,吟诵了一首诗。
那诗气势豪迈,字句间尽显侠客的风范与豪情,甚合江湖中人的心意。
很快,这首诗便在整个咸阳城流传开来,令此人名声大振。
这首诗名曰《侠客行》。
而此人自号青莲居士,他的名号伴着那首诗,成为了咸阳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那一日过后,便源源不断有人欲上门切磋,文斗武斗皆有。
起初,青莲居士并不搭理,他要么独自于屋内饮酒作乐,要么在鲜食馆的后院赏景凝思。
那些前来挑战之人碰了钉子,却不死心,仍旧每日前来。
但直至有人携美酒上门,他方应允切磋。
那是一坛珍藏多年的上乘佳酿,酒香四溢,令青莲居士心动难耐。
自那以后,只要有人携能入他眼的美酒或者令他感兴趣的物件,他便会与之一决高下。
他们皆是闭门切磋,无人知晓胜负,然而每个与青莲居士切磋过后之人,皆对青莲居士倍加尊崇,由此可见结果怎样。
那些曾经趾高气扬前来挑战之人,在离开时皆是一脸的敬佩与折服。
有人离开后逢人便赞青莲居士才华惊世骇俗,有人慨叹青莲居士武艺深不可测,还有人对他的智慧谋略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人的尊崇,令青莲居士的名声更上层楼。
尤其有次青莲居士品尝美酒之后,诗兴大发,当场作了一首《蜀道难》。
那诗篇恰似一道惊雷,在咸阳城的上空轰然炸响。
其文辞华丽壮美,意境雄浑壮阔,将蜀道之艰险描绘得入木三分。
众人争相传颂,街头巷尾皆在谈论此诗。
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百姓,无不为之倾心。
这使他的名声愈发远扬,一时之间,青莲居士成为了咸阳城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
这天中午,鲜食馆已然是人满为患。
自门口望去,只见店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喧闹的人声交织一处,仿若要将屋顶给掀翻。
来者可谓三教九流俱全。
有身着华丽绸缎的富商,有身着粗布麻衣的平民,有佩剑而行的侠客,有手持折扇的文人,甚至还有身着袈裟的和尚与身着道袍的道士。
他们来自不同阶层,有着各异的身份与背景。
但他们皆有一个共同目的,便是为了能够一睹青莲居士的真容,这倒颇似现代社会的真爱粉。
富商们渴盼能与青莲居士结交,为自家生意增添几分文化韵味;平民们则怀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仰与好奇;侠客们期待能从青莲居士身上体悟那份洒脱与豪迈;文人们则期望能与他交流诗词歌赋,切磋文学功底。
至于为何选在中午,一则这是吃午饭之时,二则因晚上咸阳要施行宵禁,根本无法离家。
故而众人皆趁着此时,早早来到鲜食馆,抢占一处好位置。
青莲居士尚未现身,在场众人皆聊着各自之事。
富商们谈论着生意场上的风云变幻,平民们交流着生活中的琐碎烦忧,侠客们分享着江湖中的奇闻异事,文人们则探讨着诗词文章的创作感悟。
整个鲜食馆仿佛化作一个大杂烩,各种话题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听说了吗?小圣贤庄的事情。”
一个身着粗布长衫、面容清瘦的文人压低声音说道。
“我倒是听说了,可着实令人难以置信,不论是三葬大师还是吕洞宾,他们的武功皆超出常人范畴了吧,这简直可称为神仙了。”
旁边一位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的壮汉瞪大了眼睛,粗犷的嗓音中满是惊讶。
“神仙不好吗?这证明这世间真有神仙,只不过咱们未曾接触到罢了。”
一位面容慈祥的老者捋着胡须,缓缓说道,眼神中透着一丝向往。
“神仙当然好啦,神通广大,长生不老,就连陛下都在追寻,何况咱们这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