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显然更能吸引人,让人听得入迷。
话说这时候说书的,到了故事关键的剧情时,也会卡起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就这么把大家的好奇心勾得死死的,让大家心里痒痒的,吃饭睡觉都不踏实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出的主意,说知青们平时喜欢读书,肯定知道评书的后续。
于是大家纷纷去找知青打听后面的剧情。
这时候的人们,对“剧透”可没什么概念,就算是那些他们已经滚瓜烂熟,甚至能倒背如流的事儿,也还是很乐意听别人再讲一遍。
刚开始呢,知青们也没把这当回事,有人想听,那就讲讲呗。
不过讲了几天知青就不想讲了,上工的时候讲就算了,下工了还拉着他们讲小说不让休息!
特别是乔蕾,本来就喜欢显摆自己有能力能干。
自从知道村里要招老师之后,无时无刻不在炫耀自己有文化,好像整个公社就她最有文化似的。
后来她当上了老师,可能是意识到当老师得谨言慎行,她倒是开始收敛了,不像以前那样得罪人。
努力给自己重新打造一个热情好相处的形象,这一年多跟大多数人都相处得挺不错的。
现在碰到这说评书的事儿,乔蕾更是觉得自己说书的水平比收音机里的人强多了,加上来找她问收音机说书后续剧情的人不少。
乔蕾那可是相当热情,直接就在知青点前院支起个摊子,每天晚上有模有样地按照评书的套路,很认真地给大家说起书来。
不得不说,她讲述故事的能力确实非常出色,不光能把情节说得活灵活现,而且特别会制造气氛,让听众们感觉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般。
而且她说话和现在很多人不一样,她说故事的时候,不故意拖长音或者提高声调,这种自然又流畅的表达可太受大家喜欢了。
一开始,她就是给大家讲从收音机里听来的那些传统评书。
后来为了让听众们更满意、更感兴趣,她竟然想出了个特别的主意,加了一些以抗战为主题的精彩故事。
这些新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好多人,每天下工,知青点前院每天都挤满了人,就连中午都有人拉起她让她继续说。
一有空闲,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往知青点跑了有的人连吃饭都要把饭碗端到知青点去,就为了能边吃边听她讲故事。
一段时间下来,乔蕾就受不了,每天晚上十点了,大家都还不想走,一个劲儿地追问后面的情节。
现在麦收结束了,这段时间相对来说没那么忙,每天亮得很早。
农村人又都习惯了“天黑就睡、天亮就起”的生活规律。
天一亮,这边有人大喊一声,那边又有人嚷嚷几声,这么吵吵闹闹的,想睡个懒觉都成了奢望。
一般来说呢,大家最晚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
这晚上十点还没睡觉,早上起来又早,中午还没午休时间可以调整。
时间长了,就连一向精力旺盛的乔蕾也有点扛不住了。
没办法,乔蕾只好学起收音机了。
每天晚上讲到九点就打住,然后来一句经典台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说完也不管大家什么反应,自己就跑去睡觉去了,中午休息时间那是说什么都不肯开口讲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