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可是刘使君!!”
太史慈驾马直冲上前,一人一马拦住了刘备等人的去路。刘备身后的关羽、张飞瞬间警戒起来,将刘备保护在后面。
只见太史慈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地上。刘备赶忙下马上前扶起。
“这位壮士,为何行此大礼?”刘备本身力气不小,竟然一时间扳不动这个青年。
只见太史慈羞惭满面,偏过头去。
“在下东莱太史慈,字子义。”
“慈年少,不明事理,先前私下里多对使君有不敬言语,误以为使君乃奸邪之人。慈受老母教诲,特来向使君赔罪,望使君宽恕!”说完,太史慈双膝跪地,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啊?!哈哈哈!”刘备先是一愣,然后大笑,将太史慈扶起,“子义请起。”
“先前我等拜访老夫人时,老夫人想是照顾子义颜面,并未提起子义言语,故而我等不知。”刘备拍着太史慈肩膀,“先前在君家做客,便知子义非寻常之人,如今一见,果然如此啊!”
“使君……”太史慈惊讶非常,“使君不怪慈不敬之罪吗?”
“啊?!”刘备以及身后的关羽、张飞,同时哈哈大笑,“有何不敬啊?”
“备平生最好结交英雄豪杰,子义性情中人,有话直言。备初到青州为官未久,不过数月,焉能让州郡百姓都心服刘备?像子义这样的豪杰,备结交还来不及,哪里谈得上什么不敬之罪?!”刘备大笑着,两手拍着太史慈的肩膀,“若是子义不愿与我等结交,备才要治你的罪呐!”
太史慈听闻,心中更加惭愧,紧接着又单膝跪下。
“慈今日见使君,才知世间有使君这等人。使君仁德,不计慈之不敬,又亲临舍下,看顾老母。使君恩德,慈无以为报!”太史慈泪流满面,“慈本事低微,愿投身使君麾下,以效死力!但凭使君驱使,慈绝无二心!!”
“好好好!”刘备大喜过望,“既然如此,不如子义将老夫人接过来,同往临淄去吧。”
“多谢主公!!”
……
刘备挽着太史慈的胳膊,二人十分亲密,关羽、张飞跟在身后,脸上洋溢着笑容。
“母亲,儿回来了!”
太史慈母亲,拄着拐杖从屋中走出,太史慈看到母亲的一瞬间,便接着跪在母亲面前。
“母亲,儿已向使君赔罪。”
“儿决意跟随使君,愿为主公麾下一小卒。此来接母亲随儿同去临淄!”
太史慈母亲一手拉过刘备,一手拉着太史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我儿,你日后在使君麾下,可要收敛性子,万事都以使君为主啊!”
“儿明白了。”
……
当刘彦见到刘备带来的太史慈时,刘彦承认自己的脑子宕机了一刻。这些天忙得刘彦已经忘记了对刘备交代太史慈的事情。
“果然大哥的魅力还是大啊。”刘彦暗自心想。
“太史慈,见过军师!”太史慈上前恭敬一礼。这一路上,刘关张三人始终在向太史慈诉说刘彦的本事,说得太史慈耳朵都长了茧子。
太史慈看看刘彦,又看看刘备,这两个人似乎都有种魅力,让人不自主地去相信。
“大哥麾下,有一猛将,姓黄名忠字汉升,年纪虽大,但勇武无比,箭术超群。我听说子义弓马娴熟,不如找个时间与汉升较量一番呐!”
“报!”
“济南相曹操求见!”
就在众人欢声笑语的时候,外面跑进一个看门士卒,言道曹操求见。
刘彦心中一紧,知道这必然是曹操被朝廷征召去当东郡太守,然后称疾不就。如今是光和七年的九月份,不出意外,再有两三个月,西凉就要大乱了。
“快请进来!”
“玄德兄、德然兄、诸位将军,多日不见了!让操好生想念啊!”曹操大步走进,身后跟着荀彧、荀攸二人。
曹操的眼神,一下子落在太史慈这个陌生面孔身上。然后他仿佛条件反射似的,看向了刘彦。
“此乃东莱人,太史慈,字子义。刚刚投效大哥,为人义气深重,弓马娴熟。”刘彦见状,向曹操介绍道。
“见过曹公。”
“孟德兄,此为何来啊?”刘备伸手,请曹操三人入座。
“玄德兄不知。非是操自夸,操在济南,治理得也算不错。如今朝廷闻操有政绩,征召在下为东郡太守。”
“如今天下不算太平,朝廷奸邪横生,操称病不愿就任。”曹操沉思片刻,“操此来,是向诸公辞行,回乡安居去了。”
“孟德兄胸有大志,并非常人。”刘备起身,开口挽留,“不如孟德兄就在临淄住下如何?你我二三好友,时常往来,不失为一桩美事。”
曹操瞬间警惕地抬起头来,目光犀利如鹰,他仔细打量着刘备,试图从对方的表情和语气中寻找一丝虚伪或欺骗的痕迹。然而,当他看到刘备那真诚而诚恳的神情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
\"嗯\" 曹操轻轻点了点头,仿佛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操已回报朝廷,称病回乡。多谢玄德兄好意了。\"
刘备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曹操微微颔首,表示对刘备的赞扬表示感谢。接着,他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向刘备行了一礼,然后说道:\"操就此告辞,有缘自然再见!\"
说完,曹操转身离去,身后跟着荀彧和荀攸叔侄。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刘备的视线之中。二人离去了。
刘彦望着曹操远去的身影,心中不禁紧张起来。
公元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十一月。西凉的边章、韩遂、北宫伯玉,以剿除宦官的名义,掀起反旗。
原济南相,在老家安居的曹操,应朝廷的征召,为典军校尉,开赴西凉。
同年十二月,汉灵帝改元中平。公元184年,光和七年,同时也是汉灵帝中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