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豆大豆在大水漫灌过程中,就仿佛抽水机,但是它不仅仅会吸水,还会吸收水体和土壤之中的磷钾等元素,从而将这些元素富集到根块之中,作为生长需要的养分储备。
以岭南地区为例子,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是采用三季方案,那基本就需要下三次化肥,其中纯大豆不需要下化肥;玉米大豆混种的化肥使用量和一般单纯种玉米差不多;而小麦大豆混种,化肥使用量会增加10~20。
之所以如此不同。
那是为了避免肥料浪费,冬小麦期间,由于岭南气候会变得相对干旱,在施肥浇水后,磷钾基本都留在田里,其中小麦吃剩下的化肥,都被大豆吃了。
冬季大豆储存在根块的磷钾等养分,相当于大豆一季需要的2倍左右。
因此明年那一季纯大豆,就不需要下化肥了。
到玉米大豆混合期,之所以要施肥,那不是为了大豆,而是给玉米补充的,因为土壤之中容易吸收的那一部分磷钾,很大一部分都被仙豆大豆富集到自己的根块之中,玉米根系又没有办法穿透大豆根块,因此需要额外补充一次化肥。
但是在玉米大豆混种季下的化肥,会有50被大豆吸收了,大豆根块储存的氮磷钾并没有被消耗。
按照这个情况,种植在岭南的仙豆大豆,每年根块会富余15季左右磷钾、1季左右的氮。
积累到第三年冬天,再使用特定的根腐菌感染大豆,大豆根部彻底腐烂之后,就可以将它们储存了三年左右的氮磷钾和有机物养分释放到土壤之中,这也是仙豆大豆会制造营养土的根本原因。
种仙豆大豆的土地会越种越肥沃。
毕竟国内农民的化肥使用量比较大,这一点给仙豆大豆提供了额外的养分积累。
因此类似于岭南地区这种一年三季种植方案,单位产出的化肥使用量是下降的,而不是增加的。
这就是肥料有效利用率提升的好处。
混种仙豆大豆可以让肥料利用率提升到80左右,这个利用率是全球最高的。
相当于用一份肥料,发挥出两份效果。
张大山等人并不清楚其中的内情,才会担心如此高强度的种植,会导致土壤变得贫瘠。
其实在没有腐烂仙豆大豆根本之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确实会有所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技术手册上,会建议每年补充有机肥。
至于有机肥来源。
海陆丰公司的公平镇奶牛养殖基地,以及明年要发展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就会给周边农田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机肥。
经过微生物燃料电池使用的牛粪、秸秆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会含有20~30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还有大量葡萄、单、维生素、芳香化合物、矿物质等。
电池废液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材料,进行二次利用。
江淼回来之后,重启了相关实验。
他发现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池废液发酵生产沼气,可以让沼气产能飙升。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废液之中还有大量的葡萄、单、氨基酸、芳香化合物和矿物质,加上残留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这让沼气发酵细菌节约了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时间。
如果是正常的一立方米湿牛粪,差不多可以产生50立方米左右的甲烷。
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池废液,一立方米可以产生120立方米的甲烷,效率增幅到达了240。
另外,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代谢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废热会导致电池室的气温飙升。
因此这些废热可以通过热水循环系统,导入沼气发酵系统之中,从而维持沼气发酵过程中的高温。
不过江淼计算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热量,如果在长江以南的冬天,这个热量基本可以富余,从而供应给沼气发酵系统。
如果是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区域,在冬天的时候,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废热基本可以保证自己繁殖需要,实现自给自足。
而到了黄河以上北,特别是东北和漠南地区,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热量,在冬天是不够用的,特别是外面气温低于零下10摄氏度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工程手段解决,就采用地下发电室,通过给地面覆土,从而实现保温。
只要覆土厚度达到1米,加上塑料膜,内部的温度基本就可以达到0~5摄氏度,加上微生物燃料电池自身产生的废热,内部温度就可以达到20摄氏度以上。
只要设计的沼气发酵系统,安置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室头顶,不仅仅可以保温,还可以减少沼气发酵系统的增温能耗,其实沼气发酵细菌本身也会产热。
至于淮海平原可以设置半地下室,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沼气发酵系统,完全设置在地面即可。
特别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夏天,其高温环境会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废热无处宣泄。
这需要通过合理增加沼气发酵系统的规模,将这些废热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未来在微生物燃料电池、沼气发酵系统中,最后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作为高效的有机肥使用,而且生产量会非常庞大。
毕竟英雄乳业养殖了那么多奶牛,加上大量农作物废料可以利用,有机肥的原材料太多了。
只要整个系统循环起来。
未来甚至可以考虑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个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决定了企业的根基。
海陆丰公司本质上是一个高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农业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