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穿着普通,一身的素袍,背脊挺直,看上去有点勇武的样子。
不用看,这就是潘应龙了,跟在文安之身边的阴阳人,内宫的太监近侍,夔东十三家的监军。
“潘应龙”
“潘公公”
“不错,很不错”
“一直跟在文总督身边,亲临大小战场,泰然自若,够胆识够魄力”
“很好,够忠够勇,没给大明皇室丢脸丢人,是皇室忠臣的典范”
什么样的人,就会跟什么样的人混,能被文安之接纳的人,肯定人品不错,够胆够勇猛。
更何况,那时候的永历朝廷,满清都干到了贵州,已经濒临绝境了,形势非常危急。
能被朱由榔派到夔东十三家,肯定在内宫有一定的地位,却混的不咋地,送到前线,去送死的节奏。
当然了,朱雍槺也让锦衣卫和东厂查过了,这个潘应龙,是朱由榔的随堂太监之一,历来不受重用的人。
在朱由榔的内廷,真正的心腹太监,是王坤、庞天寿、李茂芳、李国泰等人,这帮人早就滚一边了。
“咚咚咚”
流程都是差不多,内心狂喜的潘应龙,率先跪下去,磕头如捣蒜,咚咚直响。
“皇爷万岁,万万岁”
“老奴生是朱家皇室的人,死也是皇室的鬼”
“回皇爷,老奴不怕鞑子,更不怕死”
“满清狗鞑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入宫之前,老奴就学过些拳脚,冲锋陷阵是差了点,两军对垒的话,是绝不会胆怯”
这个潘应龙,能在内宫中生存下去,肯定都是聪明人,更何况是皇帝的随堂太监。
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得知道自己跟谁混的,这就是内宫生存法则。
以前的朱由榔,胆小懦弱无能,内宫的人,谁不清楚啊。
外朝做主的人,是秦王孙可望,晋王李定国,内朝做主的人,是皇后王氏,还有朱由榔身边的几个太监。
通吃内外朝的人,则是文安侯马吉翔,前大明朝廷的首辅,现在的东厂厂督,朱雍槺皇帝跟屁虫。
现在的朱皇帝,潘应龙身为皇室的家奴,肯定是多方打听了,了解不少啊。
一句话,看着身上的金黄色甲胄,就知道了,是武夫皇帝,马上皇帝,血腥味十足的皇帝。
在大明皇室里,内宫太监,东厂蕃子,锦衣卫,内宫12监,四司八局,全是朱家皇帝的家奴啊。
所以说,有了军队沙场经验的潘应龙,肯定是投其所好,专门捡一些朱皇帝喜欢听的话了。
只有把皇帝哄好了,他们才能变的有权有势,甚至是权势滔天的阉党。
“嗯”
身材高大魁梧的朱皇帝,居高临下,俯视看着地上的潘应龙,点了点头,甚是满意啊。
“是有点样子,军姿不错”
“这样吧”
“以后,朝廷的军队,就不再需要监军了”
“你呢,以后也不要随军了,回归内宫吧”
“还是司礼监,你最熟悉了,先跟着朕吧”
千万别小看太监啊,宦官可是一个团体,可专门对抗文官武将的存在。
在历史上,东汉,唐朝和明朝,是宦官干政最厉害的三个王朝。
特别是明朝的太监,大名鼎鼎的阉党集团,就是出现在明朝,专门吊打东林党的存在。
司礼太监王振,厂督汪直,八虎之首刘瑾,阉党魁首魏忠贤,明末太监曹化淳,哪一个不是权倾朝野。
还有,明朝的阉党太监,能领兵打仗的人,也大有人在,勇将猛将,也出现过的不少。
所以说,朱雍槺看到这个潘应龙,30多岁的样子,确实是有点练家子的感觉。
当然了,朱皇帝的内宫,也需要新人,需要够胆够猛够忠勇的人,上过沙场更好了。
“还有你们两个”
“是王文锦,张耀,对吧”
“很好,很不错,朕心甚蔚”
“能随军坚守在忠州、万县和梁山,吃苦耐劳,在敌后坚持抗清杀鞑子,很不错”
“放心吧”
“对待功臣,朕从来不会吝啬,有功就得赏”
“先回归内宫,随侍左右,朕再慢慢安排”
这两个近侍太监,也是朱由榔派往夔东的,作为三潭身边的监军太监。
去年的重庆之战,涪侯谭文,被两个亲弟弟谭诣和谭弘,联手里面的清军,密谋干掉后。
这两个太监,就一直跟在谭益身边,带着涪侯谭文的旧部,围着忠州、万县、梁山县,上山打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