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
璀璨无数,荣光无数。
但若说是现代人最为熟悉的一段历史。
应该就是充满了争议和众多英雄的三国时代了。
小说、影视近些年来,无数作品都是对这一时代的阐释和分析。
那是独属于华夏人心中最为浪漫的一个时代。
从天下崩溃,到群雄崛起。
奸雄、枭雄纷纷而起。
西凉马腾,马踏长安风光一时。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从群雄盟主,到河北霸主的风光无限,又到最后的落败,令人唏嘘。
江南孙家,占据东吴数十年,虽然后期确实鼠辈作风。
但你不能否认,孙坚、孙策时期,那也都是一方雄主。
群雄并起,总有一人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喜欢上这些枭雄。
但是,若是只是如此。
三国时期也就和别的时期一般无二。
能叫三国响彻寰宇,人尽皆知,甚至国外都有许多粉丝追捧的原因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大汉最后的倔强。
刘备所率领的后季汉。
近些时候,很多人对刘备的名声有所质疑。
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伪善,他的一切都是装模作样。
可其德昭昭其志烈烈这话不是平白而来。
他在世时并未被称为昭烈帝,而是在他去世后,根据他的事迹被追赠的谥号。
这一称号的背后,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复杂评价。
昭烈帝这一称号并非当时所称,而是在他去世后,根据他的事迹和贡献所追赠的。
其所率领的季汉,被称为大汉最后的浪漫。
刘备47岁的时候还一事无成,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韧不拔。
他的部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人。
他们的背景也各异,如关羽是游侠,张飞是屠户,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马超是败逃的军阀,黄忠是不受重用的老将,魏延是无名之将,诸葛亮是躬耕南阳的布衣。
他们都没有因为出身低微而气馁,最终都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助手,共同建立了季汉。这证明了,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从其一无所有的几十年漂泊,到最后能够与曹操抗衡的三分之势。
可以说支撑起整个季汉的,不是什么权势,不是什么运势。
而是刘备与其属下他们的热血和理想主义精神。
他们的故事和精神,独树一帜,成为了三国文化的精髓。
而诸葛亮呢?
明知天命不给 还是出茅庐,呕心沥血、披肝沥胆。
这种精神,怎么不是季汉精神的延续,甚至是升华?
犹记得丞相出山前,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但是他最后一次见刘备,走的时候又说“得其主不得其时”,也就是天命不予。
按照诸葛亮的能力,水镜先生说的这些,诸葛亮也应该也知道这些。
所以才有了“三顾茅庐”。
或许诸葛亮是想给自己活命的机会,凡是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刘备不来第三次他也就安安稳稳在家待业了。
可他没想到刘备来了三次。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明知直面的是令人绝望的天命,仍旧走出草屋,与皇叔拱手携行。
如此的丞相,怎不叫人怀念和敬畏。
更有传言,丞相去世时,蜀中百姓自发缟素三年以示哀悼。
只可惜,大汉终究没能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