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接风宴结束的很快,毕竟那长桌之上本来也没什么好饭好菜,侯俊铖让人领着那些士子下去休息,赵家堡里空了许多房屋,正好安排给他们,侯俊铖则自己泡了壶茶,和顾炎武两人一起留在堂中。
“刚刚那场接风宴,辅明在主位上看得仔细……”顾炎武捧着从赵家找来的瓷茶杯,意味深长的笑着:“有些劣徒只吃了那碎鸡蛋,其他的饭食动也没动,辅明看到了几个?”
“六个人吧……”侯俊铖头也没抬,淡淡的笑着:“亭林先生猜到了?”
“也不难猜,石含山穷困贫瘠,你这红营又是上下一体,在山中熬下去,自然是要受苦受难的,更别说你走的这条路……千难万险,连口腹之欲都控制不住的,必然不适合这里!”顾炎武叹了口气:“老夫明日就把那六人遣散回去,王而农不知哪里修来的福分,老夫那些学生跟着老夫走南闯北,老夫自度也没有藏私,都是用心教养的,却没一个人比得上你。”
“亭林先生过誉了!”侯俊铖脸上都有些窘色,赶忙帮顾炎武添着茶:“亭林先生不怪罪小辈无礼就好。”
“你倒是脸皮厚,连谦虚两句都不肯!”顾炎武哈哈大笑几声,啜了口茶,表情有些沉郁下来:“老夫如何会怪罪你呢?辅明你摆出这副模样,正说明你是个想要做事且做要成事的,老夫高兴还来不及呢!”
“其实老夫很早就收到了王而农的信,老夫从康熙十年开始就藏在京师的亲友家里,清廷其实也知晓此事,之前清廷修纂《明史》还派人来寻过老夫,此事老夫也在书信里和王而农说过一嘴,所以他儿子拿着书信便直奔京师而来,也私下里与老夫长谈了一番。”
“但老夫没有立即南下,而是先去了西北,陕甘诸部绿营乃是当今战力最强的汉军兵马,若是他们也揭竿起事,陕甘居高临下威胁山西和华北,则清廷旦夕可灭,老夫知道之前吴三桂就派了人去劝降陕甘的绿营将官,老夫也知道他的使者大多被那些绿营将官绑了送给了满清,但老夫还是想去冒个险,能劝降一部,便能为反清的力量多加强些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亭林先生大义,小辈佩服……”侯俊铖由心底的泛着敬意,他对康熙时期了解不多,但河西四汉将的大名他还是听说过的,平定三藩的战争中,陕甘绿营就是满清的金牌打手,立下“赫赫战功”,顾炎武往陕甘而去,自然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顾炎武笑了笑,面色更加沉郁了一下,长长叹了口气:“老夫先到了平凉,想要劝降陕西总督王辅臣,他去年将吴三桂的使者信札一并送去了京师,满清的皇帝还赞他是‘疾风知劲草今日乃见之’。”
“但老夫只与他见了一面,便看出他态度摇摆,而且对清廷派驻陕西节制诸部的刑部尚书莫洛极为不满、颇多怨言,心中已经确信这王辅臣日后必然是要反的。”
“彼时老夫心中激动万分,只觉得能在陕西有一场大大的收获,直到……王辅臣当夜为老夫设宴接风!”顾炎武抚摸着长桌,捏到一粒粟米,在手指上把玩着:“辅明啊!王辅臣可比你客气多了,七十二小碟、三十六道大菜,鸡鸭鱼肉自是不缺的,还有许多老夫都叫不上名字的奇珍佳肴,酒也是上好的美酒,一口都要好几两银子,连水果都是派人从广州每日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南洋水果,老夫生在江南富裕之地,许多都连见也没见过!”
顾炎武将那粒粟米按在桌上,冷笑一声:“而彼时的陕西是个什么情况呢?从康熙十一年开始,陕甘地区便遭了严重的旱灾,今年至今,陕西临洮府滴雨未下,百姓流离失所,几近人相食,老夫往平凉的一路上,所见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灾情最重的临洮府听闻是十村九荒,当地官绅开始有团结一致捐粮救灾的、有趁机兼并的,到如今是不论良恶统统跑了个干净,连他们都熬不下去,百姓如何,自不必说。”
“就在老夫到达平凉的时候,清廷拨了二十多万两白银救灾,辅明,你也知道清廷如今四面开战,军需浩瀚,这笔赈灾款,听说是那康熙皇帝顶着八旗的反对,挪用了本该发给京军的旗饷才挤出来的!”顾炎武猛地一拍桌子,笑声中满是愤怒和无奈:“可笑啊!满人的皇帝想尽办法救灾,汉人的栋梁却是抢尽办法的吃喝玩乐!”
“康熙是个聪明的皇帝,竭泽而渔的后果他很清楚!”侯俊铖眯了眯眼,淡淡的评价道:“满清从陕西抽走的留存一年都有一百多万两,陕西地方无力赈灾,就是清廷抽走了留存而造成的,花二十万两既能买个仁善的名声,又能保住这每年一百多万两的营生,万一陕西因灾致乱,就一两百万两银子都不一定能抚平,这笔账康熙算得清楚。”
侯俊铖顿了顿,叹了口气:“但百姓们没有精力和义务去算账,看在他们眼里,只会是满清朝廷在帮他们救灾,而那些汉官汉将们……非但对他们不闻不问乃至于掠其盘剥他们以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且还要反乱朝廷、取他们的性命!”
“正是此理!故而老夫断定王辅臣必败无疑,就没有在他身上浪费时间,第二天城门一开便悄悄逃了出去,想去甘肃寻甘肃提督张勇……”顾炎武又叹了口气:“刚入甘肃就碰到绿营兵勒索,花了好几百两银子才脱身……”
“老夫断定那张勇也不过是一丘之貉而已,对陕甘那些汉官汉将,彻底失了兴趣,便领着弟子南下往石含山而来……”顾炎武抬头看向堂外,微微一笑:“没想到来到永宁县,却是看了一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