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抿嘴,他是太子,年纪也最大,接触到的政治教育更多,他心里比妹妹更清楚。
天宝年间
李隆基头发散乱,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不能相信自己一手缔结的盛世竟然还会毁在自己手上。
杨玉环让宫人们出去,只有她还有高力士还在,两人都没敢开口,宫殿内静悄悄的。
民间的百姓们又气又怕,一些脾气暴的已经大骂起来,尤其是普通人,本来日子就不好过,但都是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活,结果倒好,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那些个食利阶级,又怎么会在乎他们这些贱民的命。
长安一带,一些有条件的人家,虽然现在已经天黑了,但还是一家子聚在一起商量,能先逃命的就先逃了,至于逃不了的,只能等官府的命令,抗洪抗涝,地里的庄稼总不能丢了。
{759年,华州、关中大旱,杜甫依旧忧国忧民,这一年,他对朝堂失望了,放弃了华州的职务,去了秦州。几经辗转,到了成都。
第二年,他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建了杜甫草堂,这里现在是成都市的一大景点之一,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764年,杜甫做了严武的参谋,也被后人称为杜工部,但日子过得也是极其凄苦,儿子饿得大哭,暴雨天,茅屋破了还漏雨,晚上都没办法睡觉。}
各时空的观众们也是同情的不行,诗圣虽然诗写得好,但也是人啊,这日子都这么难过了。
周武时期
杜审言:这到底是过的什么日子啊,他都顾不上大唐以后怎么样了,现在子孙后代都吃不饱饭了,实在不行他现在多攒点钱吧。
杜并也很同情这个侄子,“阿兄,大侄儿过得好惨。”
杜闲:他知道了也没用啊,没办法搭把手,这儿子孙子混成这样他也没想到。
天宝年间
皇宫
李隆基一时间老泪纵横,他的大唐盛世啊,怎么一瞬间就化为泡沫了?
“爱妃,你说这是不是光幕在骗朕?”
杨玉环摇摇头,心里的那丝良善还是让她劝道:“陛下,光幕没有说错,再过不久就到秋天了,长安一带遭遇洪涝,如今当务之急还是早做打算,提前避免灾祸的发生,为了百姓免受苦难。”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叹道:“玉环,幸好有你还在朕的身边,高力士,传旨下去,令百官上朝。”
高力士:“奴才这就去。”
杨玉环想了想,“陛下先去换身衣服,洗漱一番吧。”
至于多的话她也不能说了,免得得到了一个干涉朝政的罪名,民间已经对她颇有微词了。
家中,杜甫听到以他名字命名的草堂在后世得到如此看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博物馆他知道,前面也看到过,哪想到自家的屋子也能有这种待遇?
转头看着哭泣的妻子和不安的长子,杜甫一时间心痛又自责,心里此时终于下定决心,官场不适合他,哪怕再忧国忧民,但他是一家之主,现在要做的是为一家人打算。
岑参、高适等人虽然为好友的未来担忧,但此时对王朝的担忧也不减,国难当头,谁能保全自身啊。
{第二年杜甫离职了,带着家人离开了成都。
766年,终于来到了夔州,在这里的日子还算安生。
768年,杜甫去了江陵、岳州,后又沿着湘江南下投奔亲友,结果为了避乱,又准备去郴州投奔舅舅,但在路上遇到了发大水,一家人被困在船上,整整饿了五天五夜
770年冬天,杜甫从潭州去往岳州,在船上结束了他这漂泊的一生,终年59岁}
各时空的观众们忍不住唏嘘,这颠沛流离的日子,大诗人的命运和普通人相比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
贞观年间
李世民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杜甫一直在避难,只怕当时的大唐没有一处是安生的,哪怕知道现在还不会灭国,但这场叛乱对大唐的毁灭是巨大的,百姓们又该怎么活?越想李二心中越痛。
周武时期
杜审言一颗泪划过脸颊,血脉相连,亲眼看到孙子的生活,那心中的痛哪能没有啊。
杜闲泪水也滴落在桌上,染出了一大片墨迹。
杜并挠挠头,“阿兄,你别难过,大不了咱多攒钱给大侄子留点,他也太倒霉了,遇到叛乱,还漂泊半生。”
天宝年间
杜甫心里满是苦涩,国破家亡啊。
“郎君,要是能把孩子们送去后世就好了,至少不用经历这些苦。”
杜宗文红着眼睛,“后世那么好,二郎三郎他们在后世也不怕挨饿了。”
杜甫没说话,后世是好,但他们隔着时空啊,他也没办法把妻儿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