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骑着自行车疾驰在乡间小路上。尽管夏夜微风轻拂,汗水依然在他脸上滑落。大约十公里的路程,在夜幕初垂时终于抵达了小镇。
“今晚吃了炸酱面,还挺香的。”他一边想,一边推着自行车悠然步入熟悉的胡同,回到他生活的四合院儿。
“大山,这么晚才回来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黑暗处传来,令王大山吓了一跳。
“三叔?你怎么这个时候还在门外啊?不怕遇到鬼?”他玩笑道,内心却有点意外这个老人竟然这么晚还没有回家休息。
刘大爷扇着破蒲扇,笑容可掬地说:“外面晚上凉快啊,家里闷死了。怎么,今天这么晚出去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
听到刘大爷的问题,王大山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决定不如一开始就讲清楚自己的行踪。“去拜访我远房姑妈了。”
听到这话,刘大爷惊讶地问:\"什么?你还有个住在附近镇子上的姑妈吗?为什么从没见过?你们以前有过交往吗\"
很快,四合院里闲聊的大妈和阿姨们也围了过来,纷纷追问具体情况,并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兴趣。“王大山,你是突然想起有这么一个亲属了吗?太巧了!能遇到也是缘分。”一个老妇笑着评价道。
面对周围邻居们的好奇眼神和不停追问,王大山从容应对。他支起车架,开始讲述这次奇妙的家庭寻根之旅,引得四周人群连连惊叹,无不称奇。而刘大爷更是在听完故事后感叹,“这真叫作:无缘对面不相识,有情何惧路遥。”
接下来,他们继续围绕各种话题交谈片刻后……
王大山接着问道:“那贾家人打算摆席庆祝儿子高中毕业么?大爷通知大家了吗?\"
“哎呀,我看他们是不会宴请邻里了。”有人插嘴回答。“贾母为人太节省,就算想搞聚会也不敢请太多人。”另一个人附和。“没错,这样倒还好,至少大家都可以不必破费了!”又有人说,似乎对这结果很满意。
带着满足的回答声离开众人,王大山继续推车返回自家所在的那个院子。在那里,夜晚同样充满了欢笑声和谈话声。大家正聚在一起享受夏夜的宁静与和谐时光。见他进来后同样给予问候与询问,并且好奇为何今天回来的特别晚——这种反应模式和先前遇到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这让王大山感到无比愉悦,证明了自己在人群中有着非常坚实的关系基础。
于是,他再次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探访之旅,引发更多的议论和震惊之声……
这时一位大婶突然说道:”哎呀,李大爷呢?怎么没有看到他人?”王大山顺嘴接话:“可能是去帮着忙于处理贾家的事情去了,还没回家呢。”
王大山立刻夸张地叹气,“真是太感谢他了!整天东奔西跑,为了一个并非亲生孩子的庆祝会四处奔波忙碌……”说话间意味深长。
这位大妈听了这句话似乎感觉不对劲但也没有想出具体哪里有问题。因为确实贾春去世之后家里所有事宜都是老太太负责操办,那么作为她朋友前来自愿伸出援手也是正常的。
不过,王大山并没有停止他的表演,接着抛出了新论题。“大妈呀,不知道他们是否会举行庆祝仪式?最近家里装修又购置了不少物件,手头不是很充裕。如果真要有酒席,我就省几天不吃饭,等着享个口福啦!”此话引来一片笑声。“你就装穷呗,前几天刚得到那么一大笔意外财礼。”旁人笑说。“不过还是应该问问老太太本人啊!大妈可能不清楚具体情况的……”王大山继续煽风 。“真的假的,大妈都不知道?”说着做出一副非常吃惊的表情。
这位大婶神情逐渐变得微妙,默不作声地低着头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等到人们发现其人已离去,纷纷议论开来:“你看吧!刚才王大山说的一点也没错耶,原来李大哥如此积极热情的背后居然还隐藏这等深意……\" \"是啊, 我本来也有同感只不过不敢轻易开口。\" \"现在明白了, 昨天才让我们为他人捐款呢, 捐赠对象家庭情况我们心里都有一笔明账,人家家底丰厚当然乐意慷慨解囊, 我这小门小户拿什么比?”……就这样,在一番推波助澜的言语冲击过后,整座庭院弥漫起一股隐晦的激动情绪。
等到王大山进入室内查看过家中布置进展情况时,才发现自己由于归程较迟
看样子,最多也就三天就能全部搞定。
李友福还闻到一股怪味儿,当他手指在踢脚线的木板上摸了一下后,感觉手上黏黏的,亮晶晶的。
桐油。
李友福想起来了,昨天林师傅走的时候,特意问过自己要不要给木材上漆,并介绍了一些不同的上漆方式,如一道漆、两道漆、三道漆等。
李友福不懂,只说是用最好的。
这桐油就是一道漆。
李友福心里暗暗点头,这位林师傅虽然是新手学徒,但却非常用心。
他都有些期待房间焕然一新的样子。
新房有了,家具有了,媳妇还会远吗?
……
贾春元的丧事悄无声息地办完了。
仿佛院子里从未有过这个人一般……
这不禁让李友福有些感慨,古语云“最毒妇人心”果不其然。
贾家真是穷得连丧事都办不了?不说别的,厂里发的那一笔两百万的抚恤金已经绰绰有余!
如果他们举办丧事和筵席,全院子的人即使不想随份礼,也多少会给一点的。
当然,李友福例外——他是不会随礼的。
再加上众人的礼钱以及自家出一部分费用,贾家办完葬礼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