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甲叹道:“就算李如松不死,也不太可能改变大明的结局,这个想法,只是后世人对大明,一个美好的幻想愿望罢了。”
百姓乙附和道:“李如松不战死沙场,并且在万历三大战事结束之后,威望与功绩,可能会把大明的腐儒文官,压制一段时间。”
“但李如松的结局,肯定也不会太好。”
“毕竟李如松是武将,武将不可能想出比张居正更好的办法,改除掉大明官场上的黑暗与腐败的政治风气。”
百姓丁赞同道:“大明不能改掉它那黑暗与腐败的政治风气,迟早都会走向灭亡的。”
“而大明王朝,也不是被大清所亡的。”
“虽然大清在大明王朝覆灭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与关键的作用,但是华夏中原不内乱,大清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最多,也就只能和隋唐时期占据华夏东北的高句丽一样,割据一方的一个政权而已。”
百姓甲疑问道:“说也奇怪,为什么到了大清朝代下,为什么我们汉人的文官,就没有大明时期的威风了。”
百姓乙冷笑:“呵,我们汉人的文官,在大清朝廷中作官,自称是奴才。”
“是奴才,不是臣。”
“在大明他们是臣,在大清他们是奴才,奴才敢对主人,指手画脚吗?”
百姓丁连忙说道:“这位兄台,请注意下情绪与用词,小心被报官带走”
【以火落赤为首的蒙古人,侵扰陕西的洮河等地,在明神宗朱翊均的干预下。】
【大明朝廷中,不得不派出朝中大臣巡视大明九大边镇。】
【而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的郑洛,负责经略包括宁夏在内的陕西,延,宁,甘肃及宣、大、山西等地的边务。】
【明神宗朱翊均催促,赶快平定蒙古人的犯境侵扰,以保大明天威不用侵犯。】
【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的郑洛,也在催促各地区,以及各边镇,赶快出兵支援。】
【不得已之下,宁夏巡抚党馨,只能同意,让哱拜的义子土文秀率领一千宁夏骑兵西援。】
【哱拜得知消息后,亲自到明军大营的辕门拜见郑洛,称愿意率领三千部众与儿子哱承恩从征赴援。】
【想早点平定蒙古人侵扰之患的兵部尚书郑洛,见年逾花甲的哱拜,如此豪爽,又威风不失,便答应了哱拜的请求。】
【但是,在此时的宁夏巡抚党馨眼里,觉得已经致仕无官职的哱拜的自荐,就是在越规行事,完全不把他这个宁夏巡抚放在眼里。】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冷言:“大事做不好,而自以为是的小心眼的坏心思,却是装了一肚子。”
【哱拜与其族人部众在归顺大明王朝之后,入的是大明军户,同时大明王朝也给哱拜与其族人部众划出了一处土地,让其耕种,安居。】
【在田赋的税收上,大明的朝廷也对哱拜与其族人部众,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优待与照顾。】
【但是从万历十四年(1586)开始,在小冰河天灾的肆虐下,以及长年的干旱之下,不太善于耕种的他们,在天灾之下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于是,在万历十四年天灾降临之后,哱拜与其族人,基本都是在依靠着耕种土地产出的少量粮食,勉强度日过活着,并没有交付该交的田赋税收。】
【每当有战事发生之时,不善耕种,却善战的哱拜部众,却是最为积极请战的。】
【因为斩杀敌首的赏银与军功,可以让他们应对天灾下的严寒。】
【除此之外,哱拜还会让部众族人,冒领军饷。】
【冒领军饷,以及杀敌冒功等事情,在这个时期下的大明军队中,是非常常见的腐败。】
【对于这种情况,在宁夏军镇中,都是一心照不宣的平衡。】
【然而,这一切在万历十七年(1589),在党馨到担任宁夏巡抚之后,这一种平衡,就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