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回京了。
回京过年。
宁王刚到封地那一年,每年都回来两次,回来就打秋风。
好像那么大的封地,养不活一个宁王府。
如今三年过去,宁王却大不一样了。
长长的车队,拉着封地的土仪特产,一进城,就占了一整条街。
前头的马车里坐着刘妃,现在是端太妃娘娘了。
身边是小孙儿,和刘妃一同坐在马车里。
小孙儿唇红齿白,像宁王妃多一些。
如今她不只有孙儿,还有一个小孙女,跟着宁王妃在后头的马车里。
她终于等来了自己想要的日子。
封地虽不似京城这般繁华,但天高地广,心情舒畅,又有儿孙绕膝,又不需看人脸色,这日子是实实的活出些味儿来。
刘妃能出宫,还是因为太后娘娘沈瑞云。
太后喜自由,不喜规矩,向往宫外,不爱待在宫里。
于是,太后就提议,将宫里的人都放了,平白的养那么多闲人,且很多娘娘死守在宫里,白白荒废了大好年华。
太上皇因为经常待在现代,思想也开放了,回宫就将人都散了,愿意留在宫中,就留在宫中,不愿意尽可归家,也可再嫁。
大锦从未有此事,就算是现在比照从前,宽容了好多,一时间也有人无法接受。
太上皇的执着又来了。
退位了,说话就不算了吗?
寡人偏要这么做。
在一片质疑声中,后宫的娘娘就都回了家。
只有丽贵妃不愿意。
她好不容易掌管了六宫,如今都散了,她还管谁?
嬷嬷恨铁不成钢。
“娘娘,这就是皇上都不会呆在宫里了,就是呆在宫里,也只可能和皇后在一起,散了这许多人,怎不见让皇后也归家?”
“这世上的情爱最是虚浮,有那么几年已经算上好的了,出了宫,娘娘没有了宫规约束,活得不是更自在?”
“你看看宣太妃,和一众太妃,都活得比从前更有劲儿了,娘娘十几岁进宫,到如今,还没腻吗?”
最后丽贵妃听劝,也从宫里出来了。
没有回颜家,自己在上京城中买了一处宅子。
其他宫妃见了,也都跟着在那周围买了宅子,从前在宫里,都要敬着她是贵妃,如今出了宫,也不用守规矩了,个个觉得扬眉吐气。
因为这一片住的都是宫里的娘娘,因此这一片就被称为妃子街。
刘妃也是那一次出宫的,她在那里也买了宅子。
但她只留了几个宫人日常打扫,她却带着小孙儿去了宁王的封地。
此次回来过年,她也想念京城了,就跟着宁王一起回来了。
贴身的嬷嬷将马车小窗的帘子卷起,向外望了望。
“娘娘,从前走的时候,就听说皇后娘娘在大柳树村的天子笑极好,来不及去,这次回来,可要去见识见识呢。”
刘妃笑道:“宁王和宁王妃也念着要去呢。”
嬷嬷道:“如今那封地大了三倍,那些蛮夷人都开始习字种地了,宁王可是为朝廷立下了大功。”
刘妃笑着,摸摸小孙儿的脸。
她这一辈子,尽是些想不到。
她进了宫,成了帮皇上打理内帑的小宫女。
起初的日子都还好。
只是当前皇后过世了以后,皇上开始了一段放荡的日子。
从前皇上不愿意翻牌子,总是被太后说,被大臣参。
前皇后去世以后,皇上也翻牌子了,也不挑人了,听说翻牌子都不抬头。
宫里都说皇上因为前皇后过世,伤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