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新一军”营地的灯光渐渐亮起,映照着成片的营房轮廓,四处传来士兵们匆忙的脚步声。
随着这一排排曾经让陈望感到无比亲切的兵营,再次出现在眼前,他的心情却并没有因为久别重逢而激动,反而多了沉稳与冷静。
此时的他,早已不同往日,数年的风雨,战场上的磨砺让他行事愈加深思熟虑。
而国府内部各方力量的争斗,军队的调动,以及这些复杂的局势,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经过这几年的准备,华夏的军事力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在兵营的建设和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陈望刚刚踏入军营时,身边的将士已经开始感受到那种极为紧迫的气息。
而这时,罗英早已经在营地的指挥室内等候。
见到陈望归来,他脸上浮现出久违的微笑,走上前握住了陈望的手,激动道:
“久违了,陈总司令,听说你在外围的事务都已经顺利解决,今天终于回来军营了,哈哈哈哈哈!!!”
“罗总司令,您可真会开玩笑啊!有您在军营里,我什么时候回来,那还不是一样!”
陈望微笑回应,他深知眼前这位老领导这次,也肩负着沉重的责任,而自己也同样如此。
“现在的局势,十分紧迫啊,要不是不能再拖延了,我都想偷懒了。”
罗英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陈望在开玩笑,但想到当前的局势,神情随即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紧接着,他便和陈望一起走进了指挥室。
而随着两人步入指挥室,映入眼帘的是那张巨大的作战地图,地图上的各个标记和线条密密麻麻,显示着整个北方战区的复杂态势。
此时,胡琏也跟着走了进来,他很快便站到了地图前,眉头紧锁,正在分析战况。
“司令,当前参与北伐大战的各部兵马,已经开始集结。”
他语气严谨而冷静:
“首先,黄河南岸的十万中央军和十五万地方军,已经开始在第一梯度集结。
按计划,他们会首先向北推进,巩固前沿阵地,作为初步的进攻力量。”
胡琏指向地图上标注的黄河以南区域,继续道:
“这些部队的任务是打通关键的交通线,牵制敌人,尤其是日军的袭扰,以防影响到咱们的进攻计划。”
陈望目光扫过战线,细细琢磨每一处部署,眼中充满思考。
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随即道:
“这一步至关重要,敌人不会轻易放松防线,我们的第一梯队得确保先期突破,占据先机。”
胡琏听罢,继续报告道:
“除了这些部队,华东战场的主力,北线和中路的三十万大军,也将作为北伐的核心力量,准备向北挺进。”
说着,他手中的指挥部,滑过地图上北方的战场交通线,一字一句道:
“这三十万军队将沿着原定的战线推进,穿过华北平原,逐步进入阵地,随后逼近敌人防线。”
“这就是咱们此次大战的主力了。”
陈望的眼中闪过一抹坚决,充满期待道:
“这支部队一旦集结完毕,就可以迅速展开进攻。”
“此外,来自各地的数十万地方军,如今也正在陆续集结。”
胡琏说着,指向地图上散布的几处小规模集结点城镇,都是各处的水陆交通要道。
“这些地方军由于装备不够精良,战斗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在此次大战中的任务,主要是充当填线部队,稳住战线,为主力部队创造更多的作战空间。”
“这些地方军虽然装备不济,但正如你所说,可以通过牵制敌人来减轻主力的压力。”
罗英的语气中透露着对这种战略部署的认可,缓缓道:
“但我们必须确保他们的后勤和指挥系统不出问题,否则他们难以发挥作用。”
“是的。”胡琏点了点头,又继续道:
“这些部队虽然在装备上无法与敌人抗衡,但在配合主力时,依然能起到消耗敌军、分散敌人注意力的作用,这对于咱们在局部获得战略优势,相当重要。”
“各部队的集结,基本上达到了要求,日军那边的情况怎么样?”陈望看着地图,问道。
而胡琏汇报完北伐军的集结情况后,没有丝毫停歇,又接着汇报道:
“日军主力也在集结,特别是关外的大军,已经开始在沈阳一带,大规模集结。
同时,据情报显示,日军将华北的部分主力部署在了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