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国军的机枪火力并没有停歇,持续不断的射击声依旧在战场上回荡。
眼前的日军阵地,无数日军士兵的尸体铺满了战场,而那些还在挣扎的幸存者则在猛烈的炮火和机枪下被压得无力反抗。
最终,随着国军步兵的围杀,日军的突围队伍损失惨重,甚至还有一部分突围队伍,由于缺乏有效的掩护,被国军火力切割成了碎片。江湾战场上,随着激烈的战斗逐渐停歇,国军的进攻也变得沉稳而谨慎。
前方战局尚未完全稳定,陈望清楚地知道,日军的反扑能力,依然不可忽视,特别是日军的撤退还在继续,他们仍保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反击潜力。
而国军的各个阵地,大部分都已转入隐蔽状态,部队开始进入休整阶段。
士兵们在短暂的喘息间歇中,一边处理伤员,一边迅速清理缴获的敌军物资。
日军的撤退依旧在持续,但他们的战术更加谨慎,始终不敢大意。
江湾战场上,虽然没有了前两天那种刀枪相见的战斗声,但整个战场依旧充斥着肃杀的气息。
陈望站在指挥所的大地图前,凝视着江湾战场的各个动向。
通过俯瞰视角,他能清楚看到日军撤退的轨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凭这些视角已无法精准判断战局的变化。
“司令,现在战况如何?”万煌低声问道,眼中带着几分不安。
陈望并没有急于回应,而是从地图上移开视线,转向一旁的参谋们,随即又环视一圈,沉声说道:
“眼下,暂时没有日军大规模反扑的迹象。日军的撤退依然在进行,虽然很多已被我们压制,但仍有少数敌人组织起了零星的反击,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参谋们点点头,战场形势复杂,稍一疏忽就可能失去主动权。
大家明白,陈望对于局势的把握非常精准,他的判断力和冷静一直是整个军队行动所依赖的支柱。
这时,指挥所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陈望抬起头,便看到朱良和顾同走进来,两人面带微笑,显然带着好消息。
“陈司令。”朱良一进门便笑着说道:
“你这次的指挥真是英明神武,运筹帷幄啊。说你是上下五千年,数得上号的军事天才,都不为过”
顾同也微微一笑,补充道:
“哈哈哈,陈司令的战略眼光和精准的判断力,不仅令我们感到震惊,也让敌人几乎无可奈何。
若是再给陈司令一些时间,整个松江地区的日军,都将成为我们华夏军队,手中的俘虏。”
陈望听着两个老上司的调侃,谦虚地摆摆手道:
“两位长官过奖了。”
而等顾同和朱良又一番夸赞后,陈望才随即又道:
“如今形势虽然有了好转,但接下来的任务仍然艰巨,尤其是宝山一带的日军残余,必须尽快清理干净。”
朱良和顾同听后都不禁点了点头,陈望对于当前局势的清晰把握,让他们更加信服这位年轻的指挥官。
“那接下来,咱们的行动计划是什么?”顾同看着陈望,目光中满是期待。
陈望沉思片刻,随即答道:
“从当前的态势来看,日军的撤退部队大多已经失去组织性和战斗力。
我们不必再急于追击,而是要集中精力,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而这其中的重点便是清理宝山一带的残敌,尤其是那些企图突围的日军部队。”
朱良点点头道:
“宝山方向的日军已经被北线主力包围,剩下的就是如何防止他们突围逃脱。”
顾同思索片刻后问道:
“那么,现在是否应该将部分部队派遣至周边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围剿?”
“正是如此!”陈望点头确认道。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急匆匆地走进指挥所,手中捏着一份急报道:
“报告长官,宝山方向传来电报,日军刚刚突围被阻,现在退回了阵地。”
陈望看了一眼报告,眼中闪过一丝冷笑道:
“陈司令和罗司令,果然是运筹帷幄啊!”
顾同闻言,当即道:
“哈哈哈,胜利已经在眼前,我们只需再耐心一点,保持冷静,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朱良这时站了起来,拍了拍陈望的肩膀,眼中满是钦佩道:
“陈司令,这场战斗,真是打得漂亮。既然日军的反扑已不再可能,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消灭那些残余势力。”
而随着几位司令的话音落下,参谋们纷纷行动起来,迅速开始部署具体的行动方案。
战场的气氛虽然沉稳,但每个人都知道,最终的胜利已经进入倒计时,接下来的清剿行动将决定松江地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