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61年,康熙帝病逝,隆科多传遗诏,四阿哥胤禛即位,改年号为雍正,并遵从康熙遗旨,立嫡长子弘晖为皇太子。
雍正即位后,尊生母乌雅氏为生母皇太后,立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居景仁宫。
侧福晋甘氏为贤贵妃,赐协理六宫,辅佐皇后之权,居永寿宫。
侧福晋年氏为华妃,居翊坤宫。
侧福晋李氏为齐妃,居长春宫。
格格齐氏为端妃,居中正殿。
其余格格冯氏为敬嫔,费氏为丽嫔,吕为欣常在,李氏为桂常在,乌拉那拉氏为答应。
现在柔则已经精神失常,雍正本想将她送去甘露寺,可太后却说她可怜,并说好歹柔则为他怀过孩子,就当是可怜她了。
众嫔妃跪在地上,向宜修行着三跪九叩的大礼。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宜修端坐在凤座上,眉眼含笑道:“诸位妹妹快平身吧!”
众人纷纷起身,唯有华妃不情不愿的翻了个白眼。
贤贵妃当即呵斥道:“华妃现在这可不是在王府,皇后娘娘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你若是不懂规矩,那本宫便去给你请两个教导嬷嬷!”
华妃冷哼一声,回对道:“比不得贤贵妃姐姐,这满宫上下,还有谁比您对皇后娘娘更尊敬啊?要不然这满府的侧福晋里也只有您是贵妃呢?”
宜修嘴角划过一道漫不经心的讥讽,出言笑道:“华妃,你这话是在说本宫皇上偏心吗?既然今日诸位妹妹都在,那本宫定要让你心服口服。贤贵妃妹妹入府早,又有子嗣。在王府多年一直操持王府事务,这贵妃之位,她当之无愧。”
齐妃难得的聪明了一回,她起身应和道:“皇后娘娘,臣妾等心服口服!贤贵妃劳苦功高,绝对当得起贵妃之位!”
论子嗣,贤贵妃生儿子比自己早。
论身份,人家一入府就是侧福晋,又管理王府这么多年,齐妃一点儿也不嫉妒贤贵妃。
华妃哑了火,看着众人齐刷刷的眼神,也只能咬牙赔罪道:“请皇后娘娘恕罪,还请贤贵妃恕罪,臣妾不是有意的!”
宜修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和大家说起了选秀的事:“皇上登基后,后宫位子空虚,正巧赶上三年一次大选。这宫里又要进来许多妹妹,你们都是王府里的老人了,可要注意言行举止,若要被本宫知道有谁不守宫规,定会严惩!”
“是!臣妾遵旨!”
训诫完嫔妃后,宜修带着剪秋去给太后请安。
走到寿康宫门口时,正巧听到里面的欢声笑语。
在外面伺候的宫人回道:“是恂亲王来了,太后娘娘一直念叨着王爷,好不容易将人盼了来。”
宜修点了点头,笑着走了进去,当看到这曾经在自己身后喊着四嫂的少年,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宜修不知为何红了脸。
恂亲王见到宜修后,连忙行礼问安道:“臣弟给皇嫂请安!”
宜修笑着应了一声,随后赶紧给太后请安:“儿臣给皇额娘请安!”
乌雅太后十分开心,大儿子登基成了皇帝,封自己做太后,享尽荣华。
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也被封为了恂亲王,并赏赐了府邸,并且依旧掌着兵部的实权,这让她更加高兴。
两个儿子的关系好,她这个当额娘的心里也放心。
“快起来,快起来,你这孩子,现在宫里的事情肯定忙乱,咱们都是自家人,你不必每日来哀家这里候着。”
宜修笑道:“多谢皇额娘体恤儿臣,今日儿臣来还有一件事情想和皇额娘禀报。马上就要临近选秀之期,前几日,皇上曾和儿臣透露,要在这次选秀的女子中恂亲王挑一位福晋!”
听到宜修这样说,德妃也忍不住思考起来,现在老十四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找一位福晋成家立业!
没想到恂亲王变了脸色,他高声道:“什么?皇兄要为我找福晋,这件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不要娶福晋。”
宜修和太后都没想到他的反应居然这么大,太后训斥道:“你这孩子,你皇嫂还在这里呢,怎么这么没规矩?你年纪也不小了,不找福晋,难道一直做个孤家寡人吗?”
恂亲王看着宜修,脸色晦暗不明,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少年独有的气息,“皇嫂,我不会找福晋的!”
说完,他竟然像是赌气似的拿了自己的东西就走了。
太后无可奈何地看着他的背影,最后伸出的手还是放了下来,冲宜修说道:“你瞧,这孩子已经被宠到无法无天了!罢了罢了,既然他不想找福晋,那也不必强求。若是弄出了一对怨偶,一来耽误人家的女儿,二来他这个性子的不定闹出什么来!”
宜修若有所思道:“人年少则慕父母,知好色而慕少艾。这恂亲王如此抗拒赐婚,会不会他已经有心上人了?只是不好意思和咱们说!”
太后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本来我还想放几个格格在他房中,既然如此,那就先算了。也不知这孩子喜欢个什么样的!”
说完了恂亲王,宜修就和太后商量起选秀之事,太后对这件事情不甚感兴趣,只不过是按规矩来罢了。
宜修如今倒是不担心甄嬛等人进宫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现在的她后位稳固,前朝有乌拉那拉家,苏筹,还有皇太子的儿子。后宫更是有甘紫云这个帮手,任谁也威胁不了自己的地位。
恂亲王从太后处跑了出去,他要去养心殿见皇兄,让他千万不能给自己选个什么福晋!
雍正紧皱眉头,他抬眼十分困惑地问道:“朕如今真是搞不懂你们,一个你一个老十七,这福晋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至于这么害怕吗?”
沛国公家的嫡女孟静娴爱慕老十七已久,他本想赐婚,没想到老十七格外抗拒。
现在自己的亲弟弟老十四也这样,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罢了罢了!朕懒得操心你们那些事情,既然不想娶福晋,那就好好办你的差事!”
雍正知道朝中不能让官员一人独大,因此在军中重用老十四和年羹尧,让他们二人彼此牵制,互相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