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此时看到天幕开始解释为什么西方不想全球变暖,又觉得恍然大悟。
“由此可见气候的变化根本就不是工业排放引起的。这帮狗东西心思真歹毒。竟然是想一箭三雕。”
杨素一通骂骂咧咧。
“这么说,整个世界各地可能都存在着不同的气候类型,这事得好好琢磨一番。”
杨坚带着疑惑的表情,他想到后世国家竟然能依托气候来制定国家的政策方针,那么对气候的研究就不能掉以轻心。
“陛下之言有理,能搞明白这东西,无论是对国家的政策,还是对农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高颎也是赞同着手安排人研究气候的问题。
“难怪他们怕升温,温度高了就容易发生火灾。后世已经开始升温了,正好烧死这帮畜牲。”
史万岁嫉恶如仇的诅咒道。
“最干燥的季节有着最强的风?难怪风借火势,哈哈哈。这一点着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扑灭吧。”
杨素哈哈大笑,因为天幕上正播放着洛杉矶大火的画面。
“啧啧啧,持续烧几个月,老天爷也是看得准,几个月都不下雨。”
独孤伽罗的话让众人听得一阵大笑。
“鹰酱不救火吗?按理说他们那么先进,应该能扑灭大火吧?”
杨坚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以后世的科技水平怎么能让这样的火烧几个月。
“我想如果是华夏发生火灾,肯定能很快扑灭。”
高颎想到之前天幕播放过华夏子弟兵救灾的画面,那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是他最难忘的一幕。
“咱们后世肯定可以,但鹰酱家就难说了。那么多流浪汉都没人管,他们哪会去管普通人的死活。”
独孤伽罗不屑的说道。
“或许他们习惯了吧,你看连续几年都发生大火,多烧几次也就没东西可烧了。”
杨坚乐呵呵的看着天幕上的大火,并不为自己的幸灾乐祸有什么愧疚感。
天幕继续播放。
“从气候和宜居性来说,华夏和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完全相反。”
“温度越高。华夏实际上就越湿润。也就拥有更多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
“我们的初中地理上学过400毫米的降水线实际上就是华夏农耕的分界线。只要降雨量低于这个数,那必定是农作物欠收和饥荒。”
“哪怕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至少要有300毫米降水量才能保住自己的牧草。”
“气象研究表明平均气温每下降一度,华夏的年均降水量平均要减少100毫米。”
“在南方地区降水量如果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减少一成。但如果北方降水量减少100毫米,会直接决定地里的粮食会不会绝收。”
“如果温度真的降一度。那就意味着长城需要向南移动400公里。因为这里离牧民都养不活,农耕文明更是没法扎根。”
“这就解释了秦长城为什么和明长城修建的位置差了那么多?因为两个时代的气候完全不同。”
“随着第四次小冰河时期的结束,我们现在有幸正处于第四次气温大上升的周期。”
“根据气象学家《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这篇学术论文中的结论所看。”
“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蒸发量加大,更为充沛的水汽会被强劲的季风带到中原,而印度洋的水汽也会被带到吐蕃和西域。”
“华夏广袤的西北地区的干旱情况会被迅速扭转。并且会在两三代的人的时间里就会完成从干热向湿暖的这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