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话虽轻,还是被姜寒兮清晰地听到了。
她的心中掠过一丝惊讶,太后似乎从未见过她,何以能识得她的身份?
皇帝同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问道:“母后认得永宁郡主?”
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声音中带着几分回忆:“哀家虽不闻世事已久,但宫中总有些消息会传入耳中。
有一回偶然间听到了关于永宁郡主的事迹,便入了心。再加上她此刻又在阿辞身边,哀家便猜测是她了。”
姜寒兮听到太后如此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示意沈清辞后,端庄地走上前来,向太后深深一礼,
请安道:“丞相府姜寒兮,见过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福寿安康。”她的礼数周到,举止得体。
太后一见她,眼中便流露出喜爱之色。
她招呼道:“到哀家身边来。”
待姜寒兮走近,太后细细打量着她,笑着说:“不仅长得漂亮,还医者仁心,真是个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阿辞极为般配。”
太后真的如同阿辞所说,待人和善,姜寒兮站在太后面前,感受着那如春风拂面般的温和气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敬意。
姜寒兮微微欠身,语气柔和:“太后娘娘谬赞了,寒兮不过是尽了本分,能为百姓尽些绵薄之力,已是荣幸之至。”
太后闻言,眼中笑意更浓,她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孩子,不仅医术高明,还谦逊有礼,真是难得。”
说着,她看向一旁的沈清辞,打趣道:
“阿辞啊,你可是捡到宝了,这么好的姑娘,你可得赶紧娶回去,给哀家做儿媳妇啊!”
姜寒兮没想到太后居然还是这么活跃的性格,脸上悄悄爬上一丝红晕。
“母后放心,儿臣定会好好待她,不辜负您的期望。”沈清辞的话语也带着笑意,他就知道母后一定会接受他的兮兮。
太后将左手戴着的玉镯取下,那玉镯呈现出温润的乳白色,如同刚入夜时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散发着柔和而宁静的光泽。
“这是先帝当年在我入宫时亲手赠予我的,”太后轻声说道,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回忆,
“它陪伴了我这么多年,见证了许多风风雨雨。如今,我把它送给你,希望它能继续见证你的幸福。”
姜寒兮看着手中的镯子,连忙推辞,
“太后娘娘,此物太过珍重,寒兮不能收。”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拉过姜寒兮的手,亲自将镯子戴在了她的手腕上。
她轻轻地拍了拍姜寒兮的手背,温柔地说:“孩子,我很喜欢你。这镯子我本就打算传给阿辞的妻子,如今你与阿辞情投意合,这镯子送给你,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你就收下吧,也算是我对你的一份心意。”
太后的话让姜寒兮无法再推辞,“谢太后娘娘厚爱。”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一旁的沈清辞,“快坐回阿辞身边吧,不然阿辞可要恼我了。”
姜寒兮有些好笑,回到了沈清辞的身边。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后似乎显得有些疲态,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哀家有些乏了,大家都回去吧。”
听到太后的话,众人纷纷起身,恭敬地向太后行礼告退。
太后却叫住了沈清辞、姜寒兮还有沈俊宇,她看着他们三人,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你们三人留下,哀家还有几句话想说,寒兮哀家也就不拿你当外人,有些事就算哀家不说阿辞也会告诉你。”
此刻寿康宫中,只剩下太后、沈清辞、姜寒兮以及陛下四人。宫女们早已识趣地退下,殿内安静得只能听到四人浅浅的呼吸声。
太后坐在上首,眼神飘忽,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之中。
她轻轻叹了口气,“九年前,我也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