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席面刚刚开始,按理说,此刻走对皇后不敬,但他带上了公主,那便是承情了,皇后于是也笑着命人告诉他:“公主久未回京,就有劳侯爷照顾了。”
这意思就是告诉在场所有人,他们这门婚事,定了。想必不久,皇帝便会下旨赐婚。
此时除了洛晴脸色难看,就连元穆都面色都沉了下去。
如流安排单独的马车来接尚阳公主,前脚刚到侯府,后脚圣旨便到了,如今替代金公公的是他的徒弟,唤作刘公公。
萧淙之与尚阳公主一同跪地接旨:“朕命尚阳公主,与武定侯同往颖州,吊唁医圣葛老。今夜不必回宫,明日一早即刻出发。”
就这样尚阳公主顺势留宿武定侯府,如流领着她落宿,走进去才发现,安排的房间竟然在外院的空房里,临时收拾了一处床铺出来。
尚阳公主皱着眉,瞧了一眼如流,自打她到府上,除了接旨,萧淙之再没同她多说,如今连内院也不许入,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便是无意迎她进门。
可既然如此又何须邀她,更何必留宿她呢?这究竟是要做给谁看?
身为公主,尚阳曾经是最得先帝宠爱的小女儿,一度骄纵跋扈,可在皇陵受了三年,锐气全都磨尽了,眼前这间房间,虽然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却也比她在皇陵时所住强得多。
她没有多言,抬脚走了进去。
夜里如流替萧淙之备下沐浴的水,对他说起这位公主:“侯爷,公主已经住下了,那房间她看了看,到底什么也没说。想来如今不比当初了。”
萧淙之闭目浸在浴桶之中,回了一句:“皇帝真会挑人。”
第二日萧淙之天还没亮就下令出发,尚阳公主梳妆未就,就被催促着上了马车。一路上如行军一般紧赶慢赶,她与萧淙之却一句话都没有说上。
尚阳公主揭开帘子看着前头马上的萧淙之,总觉得他越是靠近靖州,心情越是糟糕。
她不明白,如流却懂,当初他新婚就是这样护着元绮回靖州的,如今皇帝塞一个公主过来,重走一边,简直恶心人。
萧淙之一行没有到达靖州,就已经碰上了回乡安葬的葛老灵柩。
葛老战后便回到了靖州,重新开了学堂,传授医术。皇帝想要嘉奖,召他回京,都被他拒绝,只道我这个岁数,还在乎什么名利?
因着这份功绩,皇帝派使者吊唁,赐下医圣的名号,并准许葛老的灵柩迁回庐州安葬,建祠堂,修庙宇,受世人香火。
萧淙之赶到时,回乡的灵柩已经离开靖州,停在沿途祭拜的地点。他与尚阳公主上香后提出要送葛老一段。
尚阳公主开口劝道:“侯爷,陛下只说让我们祭拜即可。您这样恐怕耽误您的大事。”
萧淙之三拜起身:“眼下就是我最大的事,公主的事儿办完了,我这就派人送你回去。”
“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一切听侯爷的就是。”
二人于是护送灵柩一站路往南,一连走了二十天,到达了庐州。
尚阳公主很是疑惑,这二十天里,萧淙之什么都不干,只是守在灵柩边上,看着来来往往祭拜的人。
而这些人,无非就是当地的官员家眷,或者仰慕葛老的医师,再有便是当地来诵经超度的道士和尚罢了。
她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有什么好看的,还是说,萧淙之对死去的葛老真有那么深的感情?
她偷偷侧目观察这位名声大噪的武定侯,刚过而立便已经凭自己之力位极人臣,又生的一副好皮囊。难怪上京贵女趋之若鹜。
只是尚阳与他相处那么久,只觉得他过于冷酷,独来独往,有时候连规矩也不管不顾,她有些怕他,更看不透他。
直到他们将葛老葬入故乡后,萧淙之在祭拜的医圣庙中,又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静坐了三日。尚阳公主一直伴他左右,一刻也不敢离开。
第三日天气微冷,有风,已到末日,庙中寥寥数人。
直到傍晚时分,来了一队道士,他们自称是城外妙法观的道长,特来祭拜。这沿路参拜的出家人许多,尚阳已经司空见惯。
只见那队道士一行数十人,四人一列上前参拜,前两列是男子,后两列是女道士。
女道士头戴帏帽,身穿烟灰色道袍,一个个清瘦单薄。
最后四人祭拜时肃穆长跪,其中一人微微仰头,露出白皙修长的脖子。黄昏模糊了她与四周的边界,如梦境般美丽又不真切。
尚阳坐在避人的纱帘后,被她的侧颜所吸引,虽然戴着围帽却仍然让人感受到她的哀伤与真挚。
这一幕勾起她的回忆,思绪回到皇陵,想起了某个不该想起的人……
好在一阵风灌进来,拉回了她的心绪,也扬起了女道士们的裙纱,帽帘跟着舞动,她好奇地去探她们面纱下的容貌,只可惜那女道士起身后,抬手压下了即将揭幕的帽帘,反倒是看到了她袖口滑下后,露出的一道长长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