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娘家不显,手中钱财不多,却又从来不像其他妾室一般向自己讨要,她哪里还有钱呢?
一念及此,李知府心想着将今年到手的盐引分些子给老三,也好贴补贴补许氏。
许姨娘仍是温柔含情的望着李知府,好似她真的是陷于情爱不可自拔一般。
夜半,有情人剪灯细语。
气氛越发温情脉脉,李知府拉着人来书桌旁,坐在同一张椅子上,指着上面提的一句诗道:
“今日不睡倒不是为了政务,是见了佳句,总想着自己补上一补,奈何笔力不足,不能如愿,就睡不着了。”
许姨娘一看,在一首长诗里精准的找到了那一句让李知府辗转反侧的“佳句”——
无他,差距太大了。
可能是有人倾诉,李知府话多了起来,一会儿感叹自己才思枯竭,一会儿又说起此句主人之年幼,下一秒钦佩起冯氏的子弟教养。
许姨娘安心倾听,不多言多语,等听到李知府无意间道:
“……此句主人也姓许,说起来和你还有些缘分,是冯家那位冯意之在你老家丹阳收的小弟子,才五岁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得了啊。”
李知府没将许姨娘和许玥联系到一起,在他心里,许姨娘虽出身良家,人也温顺美好。
但她家中应不可能养出许玥这样出色的子弟。
大字不识的地主而已……
却没有发现,自己心爱的许姨娘震动的目光。
玥哥儿,她哥哥最宠爱的长房孙子,就是这个名字!
后面,许姨娘一直有意无意探问许玥的消息,越听越肯定,这就是她的亲侄孙。
等回了自己的住处,许姨娘打发了下人,一个人在灯下沉思了许久。
次日,许姨娘坐在屋内,她生下的三爷李成礼撩开帘子急匆匆的进来,亲近的坐在她下首兴奋的道:
“姨娘,这么早唤我来,是不是爹他答应……”
子以母贵,许姨娘在李知府的后院里一直盛宠不衰,连带着她生下的儿女都有脸面。
李成礼长相斯文英俊,面皮白皙,继承自母亲的一双杏眼,让他多了几分温和可亲。
“慎言!”许姨娘加重了声音,警告的望了儿子一眼,心中不豫,儿子实在是太没有城府了,这种事也是能宣之于口的吗?
“这不是在姨娘的地方吗……儿子一时放松了。”李成礼汕汕的道,脸上有一丝尴尬。
“没有下次了。”
许姨娘轻轻放过,有更重要的事情摆在面前,她将前因后果告知了儿子,叹了口气道:
“姨娘和家中久不联系,兄长与我感情也生疏了,连玥哥儿拜了那位大名鼎鼎的冯意之为师都不知晓。”
“眼看着玥哥儿是个有造化的,说不定科举有望,能读出个什么出来也不一定呢,那样姨娘和你,还有你姐姐面上也好看。”
许姨娘心中有了期望,不说借什么光——
她是站稳脚跟的知府宠妾,儿女是官宦家的公子小姐,婚嫁都不错,官民之间地位悬殊,许家如今并无可帮衬之处。
至于若是玥哥儿读出了名堂,能给她撑腰?许姨娘在心里算了算。
前一科中第的进士里面,最年轻的一位她记得是二十有八。
那位冯家贵子,冯意之当初中进士的时候也有二十三了,就算徒如其师,玥哥儿也还有十八年的时间要熬呢。
那时候,说句不好听的,许姨娘可能都熬死了李知府,跟着自家儿子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