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春天,一切都没有变化,可皇帝对慕梓彤的重视,也是与日俱增。
慕梓彤是个很小心的人,她很清楚,她无官无爵,之所以能留在皇帝的御书房,完全是看在玉瑶公主的面子上,而玉瑶公主又将他拉到了船上,无意中帮了他们一把。
但看到皇帝与太后娘娘都是秘密召他出来,送了些礼物表示谢意,并没有对外宣布什么,她就明白,这份恩情,就像是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随时可能消失。
因此,穆梓桐很清楚,此时并不是报复的最好时机,因为皇帝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如果让他发现自己的来历和秘密,他可以出手相助,甚至可以报复,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证据,有足够的人证。
这是好事,但是如果皇上不肯出手相助,特别是因为玉瑶公主,皇上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自己。
穆梓桐正坐在椅子上翻看着一本古籍,上面记载的都是传说中的天兵天将下凡,还那些被冤枉的人一个公道,而穆梓桐则是个很会看书的人。
他能引经据典,举一反三,还能提出建议。
皇上知道穆梓桐有这样的天赋,便将自己和太后所读过的所有书籍,都赏给了他。
每天下完朝之后,三个人都会在皇上的书房里商量一下这本书上的理论和策略。
太一对穆梓桐的态度很是尊敬:“穆大哥比我大不了几岁,却有如此见识,怪不得我博览群书,却不知父亲与谢大师对我的教导,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在发现穆梓桐学习成绩好后,他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木哥。穆梓桐也不好再说什么。
想起那对姐弟,一口一个慕兄,一口一个穆大哥,还真是有几分相似。
皇上对太后很是满意,太后是自己的长子,为人谦和,志向远大,喜欢读书,聪慧过人。
他对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的继承人,都是非常的高兴,因为皇上的后宫从来不会有任何的私情,从先帝到现在,都是一片祥和,兄妹相敬如宾。
皇上为了训练他,也是亲力亲为,可随着他的成长,他才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没有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
他的皇帝地位稳固,群臣也都很满意,可是如果没有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僵硬,很难在律法和公务上帮助到皇帝。
皇帝经常鼓励太后多与王公贵族子弟接触,那些人将来都是世家大族的中坚力量,如果能和他们搞好关系,对将来也是一件好事。
但他为人极为小心,见过不少人与朝堂上的人关系过于密切,最终却是合谋谋反,所以不愿意与皇帝以外的官员和世家子弟来往。
到了最后,皇帝不得不强迫太后四处走动,向太后下旨,但太后却很着急,因为她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与太后亲近。
他们心里充满了疑惑,无论皇帝怎么说,卿家人们心里都打鼓,谁也不敢造次,对太后就像个菩萨一样,谁也不能忤逆她。
渐渐的,她就和谢大师等人,以及皇帝混在了一起,不过,这些人中,最小的也有四十多岁,而她身边的这个少年郎,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自从穆梓桐来到御书房后,她就对穆梓桐充满了好奇,想要和她说上几句话,毕竟她从小就生活在世家,气质非凡。后来,他的父母出事,他又中了毒,经历了这场劫难,他变得沉稳了许多。他躲在村子里,就是为了考上大学,一心扑在学习上。后来认识了李玉金,用自己的身体来试探人心。
她的年龄很小,阅历也很丰富,但是却很少会被同龄人所忽视。
他很少见到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而且还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心中大喜,立刻成了最好的朋友。
皇帝也想让谢大师陪着自己,既能帮自己,又能帮自己,却没有靠山的人,穆梓桐是自己最好的人选,所以,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要将她带到自己的队伍里。
冬天过的很快,到了春天,穆梓桐就成了太后身边的心腹,就连太后和皇上都能说上几句好话。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在西北战事正酣的时候,京中的官员们却是一片混乱。
京城一处大官的宅子里,一间厢房里点着上等的熏香,让人心旷神怡,如果有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皇家专用的龙香木。不过,龙檀香为何会来此?难不成是皇帝给的?
最新一期的官报送到了他的面前,隔着一扇纱帘,烟雾缭绕,他的脸已经模糊了,他接过奏折,漫不经心的翻了翻,并没有仔细看。
不管是邸报,还是京外的报纸,他都知道,而且,很多消息,都是出自他之手。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他随意地翻了翻,旁边的管事看到茶杯里的茶越来越少,赶紧给他倒满。
“呵。”那人冷哼一声。就在这个时候,他似乎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微微一笑,将手中的邸报晃了晃。
管家弯腰倒茶,小声问:“老爷,您有没有发现?”
“我倒是觉得,这小妞胆子越来越大了。”
他晃了晃手中的报纸,随手丢到一旁,拿起了老管事泡好的茶水,这是皇家专用的茶叶,但却没有,这是去年的新茶,就算是皇帝也没有。
但他还是有些不满足:“新茶何时出?”
管事翻看着报纸,躬身道:“老爷,雨前的茶叶还要过半月才能出,还请公子稍安勿躁。”
“龙井,是不是在下雨之前?”“杭州县令说,这一季的茶叶,收成并不是很好,所以迟迟没有收获。”
管事傲然一笑,道:“公子,你说的不能送到,当然是说,我们府上从来没有缺过茶!”
就连管事的酒,都是御赐的。就算那个人不会喝酒,他们的主子也不会输。
那名官员叹息一声:“这,实在是让我惭愧。”
在管家的劝说下,这位先生终于从刚才的担忧中回过神来。京都的官方报纸上,有关玉瑶公主的新闻,管事也已经读了个遍。
“玉瑶郡主也太不要脸了吧?还敢在大街上追求一个男人,被拒绝了好几次,你都不嫌丢人吗?”
“喂!这都哪跟哪啊!我们哪有资格对公主殿下评头论足!”他看似对管家的无礼很是不悦,但是若是细看他的眼神,却又会发现,他的脸上,并没有丝毫的心虚。
“可是,玉瑶公主哪里都比我们妹妹差,她的人品,也比我们妹妹差多了!”管事抱怨道。
那男子揉了揉自己的胡须,也点了点头:“当然,这丫头天生就是个好丫头,要不是她够机灵,恐怕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