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国
孔融作为北海国相,消息灵通,所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了黄巾军大规模入侵青州的消息。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迅速召集麾下的文武官员前来商议应对之策。
在文臣行列中,为首的是王修,其后依次是孙邵、祢衡等人。
而在武将行列中,首位则是大将武安国,宗宝等北海大将紧随其后。
孔融神色凝重地开口说道:“如今黄巾军大规模入侵青州,形势严峻,诸位对此有何看法?恐怕他们很快就会打到我们北海了!”
对于黄巾军的强大势力,孔融心知肚明,但他身为汉室臣子,绝无可能背叛朝廷。
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到底,不能轻易退缩。
这时,王修率先站出来发言:“大人,依属下之见,我们或许应当暂时避开黄巾军的锋芒。”
“毕竟,黄巾军的实力过于强大,连皇甫嵩、朱儁、卢植这样的名将都战败了,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恐怕难以与之抗衡。”
孔融闻言,眉头紧皱,陷入沉思。王修所言不无道理,与黄巾军相比,北海国的实力确实相差甚远。
然而,孔融却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抵抗。
祢衡瞪着眼睛,指着王修的鼻子,破口大骂道:“好啊,你这个胆小如鼠的家伙!居然让我们放弃抵抗,向那些黄巾贼低头?你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做忠诚吗?你这种人简直就是国家的耻辱!”
祢衡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整个房间都被他的愤怒填满。
他继续骂道:“我们北海国有这么多英勇的将士,怎么可能会怕那些黄巾贼?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而你却在这里鼓吹逃跑,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祢衡越说越激动,他的手指几乎戳到了王修的脸上。
他接着骂道:“你以为逃避就能解决问题吗?你这样做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让百姓们对我们失望!我们应该挺起胸膛,与那些黄巾贼决一死战,保卫我们的家园!”
祢衡的话如同连珠炮一般,让在场的众人都惊呆了。
他的言辞激烈,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王修的提议,然而,他的话语中也透露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绝不向敌人屈服。
王修被骂得面红耳赤,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他深知祢衡能言善辩,若自己贸然回应,恐怕会引来更多的驳斥。
祢衡的口才在北海国内无人能及,这让王修感到无奈和恼火。
最终,他只能以一声冷哼表达自己的不满,然后直接起身拂袖离去。
孙邵见状,急忙追赶上去。他与王修私交甚好,明白此时需要去安慰一下这位友人。
孙邵一边走,一边暗自思忖着如何劝说王修,希望能缓解他心中的不快。
另一边,武安国作为北海国的头号猛将,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示愿意率领军队与黄巾军决战。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人钦佩,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将领。
紧接着,宗员也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一同参战。
祢衡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回自己的座位。
孔融则显得有些激动,他相信凭借北海国的实力,加上武安国、宗员等猛将以及祢衡这样的谋士,一定能够守住北海国。
孔融的眼神充满信心,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负责攻打北海国的是张辽,张辽带领着军队一路行军,终于来到了北海国外。
他看着眼前高大坚固的城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然而,他也知道此时不宜贸然进攻,因为经过长途跋涉,大军已经疲惫不堪,急需好好休息一夜恢复体力。
于是,张辽立刻下令安营扎寨,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次日清晨,张辽早早地醒来,他深知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下去。
他带领着两千精锐的朱雀军来到了北海城的城下,准备发起攻击。
然而,当他看到城墙上的情况时,却不禁吃了一惊。
原来,北海国的军队竟然早已预料到他们的到来,并提前安排了一支军队在城外等待着他们。
这支军队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显然是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领军的更是北海国的大将宗员。
张辽暗自感叹,北海国的将领果然有些本事,能够如此迅速地做出反应。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激发起了更强烈的斗志,他决定亲自出马,挑战对方的将领,看看谁更强。
张辽握紧手中的逍遥月牙戟,正准备策马冲向敌军阵营,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仿佛要穿透敌人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