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自觉已经拿定了主意,如今又左摇右摆起来。
金曼问:“那位姑娘既然与你情深义重,却又不愿为妾,想必是有退路?
原本就是可以两边走走试试的?那总是一边走不通了,就会走另一边。”
罗安尧听了,心中一动,将那和离书递了回来:“你我夫妻一场,就算有些争执不如易,也没到这一步。”
金曼娘家毕竟还是与自家相当的富户,陶意家是从她父母起才脱了奴籍的平民,拿了主家给的一笔银子留京都。
日子算是衣食无忧,谈不上富吧。若是这么一想,舍了金曼换陶意,似乎往下走了似的。
罗安尧本来正和陶意热热乎乎的,陶意转身就走,弄得他急不可耐的要把这人留住。
可与妻子一聊,似乎又冷静了许多。尤其金曼这种即使和离也行的宽松态度,使得他也不急于一时,再说了,妻子说得也对,陶意这是有退路啊。
那没了不就成了。
似乎只是一夕之间,本来打算对妻子动的坏心思又转到了陶意这。
罗安尧找到那个与陶意正在相看议亲的男子。
那人对家中正在为他操心着的婚事也心知一二,见罗安尧拿出两人不少私密之物,绢帕、信笺……起身对着罗安尧深施一礼:“谢兄台相告。”
………
陶意的名声败了。
不但那家立马往后退了,就是媒人中间也传开了。
陶意免不了被父母责骂,自己也哭红肿了一双眼,名声坏了,年纪也不小了,如今似乎只有早些入了罗家门这一条路了。
金曼也听到些风声,心里想着:活该!干着比妾都不如偷偷摸摸的事情,还想着左右逢源?
金曼抬头,目光扫过罗安尧,既然这样一个也别跑!
陶意本以为自己进可攻退可守,不是逼着罗安尧与妻子和离,娶自己进门当正妻。
就是听从父母的选择、安排,顺顺当当地嫁到另一户人家。
却不料脚踏两只船的结果,是整个人掉水里。
害苦了自己的罗安尧,此时若是不赶紧把自己从水里捞起来,自己不知道还要被传为笑柄多久。
可罗安尧听从金曼的主意,并不急于安排纳妾一事。
金曼说:“等过阵子议论小了,再不是张扬的一顶小轿,后角门把人抬进来也就是了。
她既是为妾,你就是她主君,不是夫君,若是她心里没数,纳进来也是要生事的。”
罗安尧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又想怪不得大户人家纳妾还是要由妻子管着,以前只见过父亲四面开花,一个个哄的样子,倒不知这样有规矩的也省事。
便道:“那这事都由你张罗,看着办吧。”
金曼又晾了陶意几天,本想随便叫个人登门,琢磨了一下,亲自带着礼物去了。
到了陶家十分谦和有礼,丝毫也不提两人无媒无聘就私定终身的事,好话倒是说了不少。
陶意父母见了,一边怨女儿不争气,一边也只能忐忑难安地商量着这事。
金曼时不时提一句自家夫君有交待,倒是显得自己没什么主见,也不敢自做主张,什么都要听罗安尧发话似的。
等送走了金曼,陶意父母问陶意,人家主母亲自来了,你是当这个妾室呢,还是咬牙挺着这些风言风语?
若是不想当妾,父母也只能为陶意另找一个去处,只要她还在家住着,谁见了她都会想起她这档子事,弟弟妹妹的婚事都不好办了。
陶意一想到父母要把她送到那些荒凉的尼姑庵去,心中害怕,又想着罗安尧总还是对她有情,一边哭着一边只好认了这条路。
她母亲哭道:“原以为你是个有志气的,你不想去当丫鬟,自己找了差事做。
这就是你的志气吗?你好好的当账房呀。
母亲教了你这份本事,原指着,你是个女子也能安身立命,没让你和东家不清不楚,现在倒落得要去当妾。
这和你去大户人家当丫头,最后给主子当了通房有什么不同?”
陶意无言以对,当初她确实是意气风发的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是怎么走成这样的呢?
虽然金曼登门时说的千好万好,真正到了那天,却接二连三的出岔子,最后几乎就是一顶小轿把人送进府就算完了。
陶意的母亲当初手把手的教,对这个长女倾注了不少心血,没成想是这样的结果。
心灰意冷之下,还得尽力为其他儿女着想,事已至此,也就由着这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