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咨近前,提醒道:“陛下,陈恺达部,今夜就会进入镇江河道。”
李煜点点头:“禹刺史,你可知道?”
“不止臣等,江南运河沿线州府、镇营,都已经接到兵部谕旨,臣早已下令清理沿河商船、民船,保障大军畅通无阻。”
“好,走吧。”
见状,禹万诚赶紧请示:“陛下,大战在即,臣是否要派出人马,向江阴一线布防?”
李煜转身,疑惑地问:“为何如此?”
“陛下,江南运河运兵,即便沿途不被发现,可进入长洲、太湖范围之后,战事一起,苏州方面必然震动,而吴越在北面的援军,主要驻扎在常熟。”
“哦,原来如此。禹刺史是担心,常熟吴越军队,攻打江阴、威胁常州?”
禹万诚点头,其实,他真正担心的是李煜!好嘛,皇帝在常州,这要是吴越大军围过来,稍微有那么一点差错,自己就完蛋了。
“不必了。”
啥玩意儿就不必了?禹万诚相当郁闷。
刘政咨近前一步,笑道:“禹刺史,常州如常,至于东南战事……放心,吴越军队没有功夫顾及常州了。”
因为,在陈恺达率领鄱阳湖水军进入江南运河、增援苏州的同时,钟秉章、陈冠侯同样率领大军,集结战舰千余艘,越过镇江,分别向江阴港、张家港、新林港、虞山港进发。
最关键的,就是江阴港,南唐水军准备的大量器械,将在靖江、江阴之间的狭窄之处,搭建浮桥。
这样一来,在北岸苦等多日的李元清,就能回归了。
换句话说,江阴一线,今夜就会聚集两万以上的人马,根本不用去支援。
对待吴越的战争是全局筹划的!
李煜谢绝了接风宴,进入府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张佖去把情报拿过来。
第一份情报,是江北传过来的,落款是刘乃金。
李煜一遍拆信封一遍感叹:“韩通,不容易啊,雄州能守到现在!”
习惯性地喊了一声——
“清风,上茶!”
张佖、徐铉、刘政咨三人一愣,清风,清风没来啊!
李煜这才反应过来,对,清风留在金陵宫中了,让他协助千牛卫中郎将秦泰,照顾好宫中事务。
徐铉说道:“陛下,内侍局派了两名太监,是否要带来伺候。”
“哦,随便吧。”
展开情报,李煜迅速读完之后,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看来,少则十天,多则一月,雄州必然失守。”
刘政咨一怔:“陛下,情况究竟如何?”
“自己看吧!”
李煜将情报递过去,说道:“灭吴越的速度,必须加快,加快!”
至少一个月之内,要平定钱塘江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