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广州吗?”黑人小伙儿问面前的女生道。
他站起来有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蹲在那里那么久,姿势都不带换一下的,真的是有功夫。他说话时张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他整个人大概就只有眼睛睁大时,嘴巴张开时才会露出白色,他还偏穿了一件白色的,印着北京大学字样的球衣,衬得他的脸更黑了。估计晚上路灯下,如果遇见,你都会惊叫。
北大的跳蚤市场,没有名字,没有固定地点,只要远离校门,只要不妨碍交通,谁都可以铺一块布在地上,就此吆喝起来。
这个黑人小伙是西门这边跳蚤市场的常客,学生们背地里叫他:“跳蚤市场里的黑鬼”,因为不知道他叫什么。他一下课就会来这边摆摊,他铺在地上的布就很诱人,是一块非洲风格的土布,他摆在摊上的东西有些也很稀奇,多是手串,耳坠,很招女生喜欢。有时候,他自己也会把耳坠戴在自己耳朵上,像是模特一样地做个示范。当然,他摊位上总有一摞课本放在那里,有同学拿起来不经意地翻看,发现上面一个字,一道线都没有,像新的一样。
他中文不好,往往靠手势向同学解释着他兜售的东西。北大国际交流多,留学生也多。但比较常见的是日本,韩国的学生,非洲来的留学生比较少。
“广州啊,还真没去过呢。”女生回答的干脆,略带着羞怯。
“你要是去了那边,一定觉得热,我不怕热。”说着他从摊上拿起一顶凉帽,递给女生。
帽子是草帽的样式,但很柔软,颜色是奶白色。“try it ” 小伙儿用英语请女生试一下。周围的几个女生都笑着凑过来,她们叽叽喳喳地,意思是在这摊上买东西,还能练英语口语呐。小伙儿大概听不明白几位女生七嘴八舌地都说些什么,他站起身,显得很局促。那几位女生几乎向他投去惊奇的目光,因为她们在北大校园里,从来没见过这么高大的男生。
那位女生买下了那顶帽子,还在黑人小伙的推荐下,配了一副耳坠,引得围观的人不住地议论,品评。小伙儿看上去挺开心。一个男生拿起一本书,用英语问他,书是新的吗?原价卖吗?可以打折吗?估计他只听懂一部分,显得一知半解。最后他只得说了一句:“我看不懂,所以------”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他现在看不懂中文,教科书崭新的就拿出来卖了。几位男生放下书,边摇头,边走了。
尽管天气炎热,但晚上食堂的舞会还是照常举办,还一样地人满为患。一食堂是交际舞会,二食堂地方小,去的人自然少,一般教职工比较多。三食堂最热闹,这里现在几乎就是迪厅。整晚放的曲子都是那么让人癫狂的,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个跳蚤市场里的黑鬼,他依然穿着那件白色的球衣,脚上是一双耐克鞋,要知道那是多少男生的心头好啊。
他的舞步准确地踩着节奏,高大的身躯却显得那样灵动,随着强劲的节奏摇摆着,扭曲着,跳动着,时缓时急,自然,流畅。他身后跟了许多模仿者,但不一会儿就都隐身不见了,食堂里俨然成了他的独舞表演。女生们围在周围,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鼓掌。有些曲子是大家熟悉且喜欢的,比如《巴比伦河》,一放这支曲子,食堂里就成了合唱演出,小伙儿就成了伴舞。
终于学生会的一位男同学,站到了中央,他挥动着双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刚刚到我们北大来学习汉语的乌干达留学生,乌达尔同学。”没等那介绍的同学讲完,食堂里就响起了:“乌拉,乌拉”的喊声,把那个学生会的同学搞得很囧。
他不住地喊着:“不对,不对。是乌达尔。”可是没人理会他。大家都向这个今晚的舞星聚拢过去,示意他继续跳,大家跟着学。
这一晚的三食堂,很晚才关门。好多同学都疲惫不堪了,但乌达尔依然精神抖擞。从三食堂出来,有几位男生已经跟他很熟悉了,他们边走边向他学着舞步,才发现走错了方向。乌达尔迈着舞步竟把他们带到勺园来了。几位男生不好意思地互撸着后脑勺,他们跟乌达尔告别,就又跳着迪斯科转回他们的宿舍去了。
第二天,乌达尔的地摊前围得水泄不通。他基本没怎么卖东西,一直在那里弹着吉他,唱着非洲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