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里海。。。蓝星上最大的湖泊?”
庞司令听后歪了歪头,“里海。。。好熟悉,好像没有太平洋大啊,要是有太平洋的一半就厉害了!”
“。。。。。。”
卢站长包括基地里的其他首席科学家纷纷向庞司令投去“你真敢说”的眼神。
“庞司令有想过小行星太大我们怎么运输吗?这可不是一件物品,找个大号拖车拉就完了。
这是在太空,没法下拖车绳!”
经卢站长提醒,庞司令终于想到这个问题了,“对啊,即便几百公里大,想拖或者装是不可能了,怎么将它们弄到火星也是一个大问题!”
现场所有人听后马上看向刑天,他们也想知道答案。
“两个方案,我先不讲具体实施方案,先将第一阶段任务进行说明:勘察后如果认定小行星是一个冰态行星,后面还需要对它进行全方位扫描建模。
通过建立模型我们要确定它的质心,然后根据模型结果确定用那种方案将它推离小行星运动至火星轨道并成功被火星俘获成为后者的卫星。。。”
顿了顿,看着庞司令他们大气都不出,刑天果断将两个方案抛了出来。
他担心自己再不说,这帮人能憋死。。。
“第一个方案是在小行星表面建立大功率的核聚变发动机,利用它们的动力让小行星变成一个超级行星飞船!
第二个方案就是建造大批太空船,类似船坞基地的机械手太空辅助船,但是尺寸要比它们大得多,至少是十万吨铺架飞船级别的,让它们利用自身的动力合力将小行星推出去!
当然,这两个方案也可以合并执行,或许效果会更好!”
“。。。。。。”
希尔达153号小行星。
一艘小型勘探飞船缓缓降落在行星地表后,飞船两边伸出四组重力扭力梁,贴着地表降下后,它们的边缘伸出四组钻探设备。
启动后钻头开始工作,等深入行星地表下20米后,钻头停止工作。
这时候钻杆上“砰砰砰”的伸出数道横向机构,它们深深刺入旁边的冰层中。。。
勘探飞船操作舱。
看着屏幕上的四个机构模拟画面全部变成绿色,工程人员摁下通讯按钮,“骆指,固定机构全部伸展到位,主勘探钻头可以工作了!”
“收到,钻探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速度,取样保存按照严格真空程序操作,确保样本原生状态,我们需要根据这个分析这颗行星的存在时间,明白吗?”
“明白!”
几名工程技术人员说完来到飞船的中央位置,这里有一个几十米高,直径5米的粗筒设备,猛一看还以为是核潜艇的发射筒呢。
来到围着“发射筒”建成一圈的操控台旁边,他们开始将主钻探设备开机。
随着一排排指示灯变成绿色,“发射筒”内传来很有规律的低频振动。
动画演示下,一柄粗大的钻头开始一点点进入满是冰盖的小行星内部。。。
“地下5米,10米,15米。。。50米!第一个取样深度到达,启动取样上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