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今天来谈谈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
很多人说黄巢起义彻底斩断了士族文化集团对仕途的垄断,给宋以后的社会创造了一个平民阶层,世家大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因为士族门阀也有好处和坏处,不能只看坏处,忽略好处。
科举制兴起之后,成为了普通人进入仕途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科举在那个时期比较公开公正,是人才选拔的路径。
但是科举完全由皇帝及其统治阶层控制,选拔上来的人都是皇帝所需要的。
皇帝想把国家治理好,也希望重用有政治远见的人。
但是一些伪装成有学问的人,比如马屁精、伪君子,也会通过科举挤进官场。
研究历史会发现,在南宋以前、五代十国以前,汉唐整个朝代的文化士族虽然有很多问题和私欲,但大多数时候其所代表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们和皇帝的矛盾在于不在乎朝堂上坐的是谁,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士族可以往朝堂里塞自己的人。
皇帝因为九品中正制是按照祖辈的功勋和功劳来选拔人才,连皇帝都无法干涉。
比如东汉末年的袁绍,祖上就是四世三公,在朝堂上的影响非常大。
士族遍布天下,在他们所掌控的区域内,教育资源先供自己的子弟使用。
穷人读书的希望非常小。
但是自从隋文帝推行科举以后,特别是到宋代以后,科举选拔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小阶层的人,而且思想比较顽固,不知变通。
在宋朝、明朝,对臣子的要求非常高。
但是人性复杂多变,一百个人里面能出四五个忠诚的就不错了,不可能要求一百个进士都是忠诚的,这不符合人性。
因此自从南宋的宋明理学出现以后,这种伪君子、伪道学便在官场上泛滥。
有很多奸诈之徒层出不穷,在二十四史中都有专门的奸臣传。
比如宋代的蔡京、秦桧等人都是奸诈之徒,秦桧还是状元,但却是卖国贼。
明朝嘉靖时期的严嵩,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考上来的,却祸国殃民。
明末清初时期的汉奸范文程,也是科举出身,却毫无人格底线。
可以说科举制虽然培养了一些人才,但是其内在的弊端也是根深蒂固,无法消除。
——————
你知道现在为什么药店越开越多吗?
实际上背后的一些内幕说出来让你吃惊。
我给你打个比方嘛。
就比如说你去药店里面买一盒治咽痛的药。
很快那个药师就给你拿了一种药。
他说这种是新药,79块钱一盒。
当然如果你没有脑子,你很快就相信他付钱拿药走了。
但是你如果对药品稍微有一些了解,你就会知道这些药可能都是骗人的。
当然也不是假的,他也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批准文号,但只是说有点糊弄人。
药店的提成是非常高的。
其实真正治疗咽炎的,有那种传统的比较便宜的药也是非常好的,何必要买那种骗人的药呢?
是不是啊?
根据大数据统计,全国的药店已经有60万家左右。
全国的奶茶店总门店的数量也不过48万家左右。
药店的数量已经把奶茶店远远甩在了身后。
按道理来说,人们是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少生病才是好事。
现在好像药店把人类的病单纯当成了一种生意,一种赚钱的商品。
有的药店为了吸引顾客还送鸡蛋、送食用油,中秋还送月饼。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笑话?
现在主要买药的人主要是中老年群体。
有的是常年需要吃药的,去医院住院的话又贵,只要不是很大的病、很大的疼痛,拿着医保卡去药店里面刷医保卡买点药,也是非常便捷的。
还有一些中年人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得了很多慢性病,他们也不得不去药店买药。
一个药店利润比较大的就是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