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ppt的画面上展示的就是陆远这十几天,想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这是什么?”
“没有名字。”陆远一笑,随后解释道:
“大家也都知道,可控核聚变最重要的两个难点,加热,以及容器,也就是所谓的点火和炉子。”
“现在具备的材料容器,无法承受核聚变中产生的热量,但不是没有这种的办法,我们可以这样……”
陆远看向材料学的院士韩奎,说了一下他的思路。
大概用了30分钟,韩奎院士的眼睛突然明亮了一些,他忍不住的站起身来,激动道:“可以,这样完全可以啊。陆工,您是如何想到这个方法的。”
“数学模拟计算。”
韩奎:“……”
韩奎竖起了大拇指:“我服气!”
韩奎暗自的摇头,心中则是惊叹不已。
他知道陆远很厉害,也知道陆远研究过的科研项目,但……这是他第一次跟陆远合作研究项目。
此时,当看到陆远轻松的就想到了这样一个解决点火‘炉子’的方法,他也是啧啧称奇。
原来,陆远成功不是有充足的道理的。
当然,这一刻震撼的自然不仅仅是韩奎一个人。
姚期智院士,王存业等教授也是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陆远。
这年轻人,太有魄力,太有实力了!
短短十几天,就直接要开会否定原先的研究方向,最恐怖的是,竟然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图。
这……效率,速度,还在让人感觉到难以置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这一场会议,陆远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方才结束。
具体的项目方针,进展方向,以及所谓的研究小组安排,陆远统筹完毕。
其中材料方面,以及仪器改造,自然交给韩奎院士负责,他的小组称之为a组。
至于王存业教授,则是负责‘炉子’也就是工程热物理学方向,小组大类是b组。
周国栋院士,则是按照陆远所给的一些数据,研究核能科学方向,小组大类是c组。
至于姚期智院士,则是跟陆远一样,统筹,各个模块的进展,配合。
当然……各个大组之间,那些教授、院士还有手下。
这些人,可能是一些实力浅一点的教授,也有很多教授带来的研究博士生。
对于这些计算数据,干杂活的硕士研究生,陆远不认识,也没有精力去搭理。
他们各自小组之内,自己统筹,分配工作就行。
陆远只需要各大小组,汇报,完成分配的任务就行。
这是陆远研究过这么多项目之后,心中自然而然的的出来的,一个比较高效率的科研研究过程。
看到陆远如此熟练的就梳理好了研究方向,方针……
此时实验室内,无论是姚期智院士,亦或者a\/b\/c各个小组的组长们,一个个心中惊叹不已。
陆远是他们中最年轻的。
甚至,很多他们打来的得意学生的年纪都没有陆远年纪小。
但陆远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以及科研经验能力,还有……陆远大刀阔斧开辟新道路的魄力。
让他们任何一个人折服。
这个总工程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