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的旨意,如同一道疾风,从北京城向着蓟门飞驰而去。
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在两日后,终于抵达了蓟镇。
当这道旨意送到蓟镇三屯营时,戚继光听闻消息,立刻派兵前去调遣陈大成,让他速回三屯营主军阵地。
一时间,军营中传令声此起彼伏,骑兵飞驰而出,扬起阵阵尘土。
陈大成此时正在他的防区,接到主将调令后,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亲随,向着三屯营大营驻地疾驰而去。
只用了半日,便到了主军阵地。
只见军营中旌旗招展,士兵们整齐列队,气氛庄严肃穆,陈大成先是见到了戚继光,了解了一下情况。
虽然旨意还没有宣读。
但胡宗宪给戚继光的信件也到了。
对于圣旨上的内容,戚继光也是清楚。
他将事情始末全部告知陈大成。
陈大成闻言,并无太多喜悦:“带着少爷将军,差遣着老爷兵丁,这个总兵官啊,我还真不想去干。”
北京城的军队,都他妈都是亲娘养的。
燧发枪,火炮,上好的铠甲都是优先派发给了北京城的军队,有的时候,铠甲都放生锈了,还没有上过战场呢。
所以,边军对于北京城的军队,包括京师三大营,包括留守指挥使司的卫所兵,甚至,是这个新成立的禁军三营,都不太感冒,称他们为老爷兵。
戚继光闻言,赶忙出言制止。
“切勿胡说,陛下有意革新,需要用你,你必要竭尽全力,怎能还没有到任,便开始发起了牢骚。”
陈大成听了戚继光的话,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愧色。
“末将知道,可末将也是 一时失言,既蒙陛下圣恩,岂敢不竭力效命。只是这京军积弊已久,想要整肃起来,怕是困难重重,胡尚书在北京城都做了十年的兵部尚书了,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一个小小的总兵官,只怕到了北京城啊,哎……”
戚继光微微皱眉:“我又何尝不知其中艰难,然陛下锐意革新,此乃大明朝之幸事。你此次赴京,肩负重任,若能将蓟镇练兵之法推行于禁军,必能使禁军面貌一新……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你啊 ,太直了,到了京师,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那里可不是蓟门,那里是京师,稍有不慎,便是祸从口出……”
“是,将军……”
随后,戚继光便派人通知了北京城来的天使,让他登点将台,颁布旨意。
一名身着华服的内官,手持明黄色的圣旨,立于点将台上。
戚继光带着一众将领,跪在台下。
此时,一阵微风拂过校场,旗杆上的军旗猎猎作响,发出“呼呼”的声音,风中夹杂着些许尘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给这严肃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粗犷与豪迈。
远处的山峦在烈日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金黄,与校场的肃杀之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天使内官开始宣读圣旨。
“朕以天子之尊,君临天下,宵旰忧勤,唯愿社稷安宁,百姓安康。今禁军三营初立,需得力之将以镇之。闻卿陈大成,勇悍非常,自随戚继光将军南征北战以来,屡立战功,于抗倭之役中,克敌制胜,保我沿海百姓平安,蓟门驻守之时,亦恪尽职守,令外敌不敢觊觎。朕嘉卿之忠勇,念卿之辛劳,特授卿禁军三营总兵官之职,望卿即刻启程归京,整饬禁军,操练兵马,以卫朕之社稷,护朕之臣民。钦此!”
陈大成双手高举:“臣陈大成,叩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内官赶忙下了点将台,将圣旨放到了陈大成的手上,而后将陈大成扶了起来。
“陈将军,陛下对您寄予厚望,还望您即刻启程,回朝操办禁军事务。”
陈大成恭敬地答道:“公公放心,末将定不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