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从古到今都受人重视的大节日。
丰州城往年都会举办盛大热闹的赛龙舟活动,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得胜者还能获得由官府发放的奖励。
首先是十两银子的丰厚赏银,其次是能身披红绸,坐在官马上,从码头一路进到城里,风光游街。
这样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奖励,不说普通百姓,就是乡绅富户,那也是趋之若鹜。
节前几日,一众官差就开始组织人手清理河道,统计参赛人员。
不多时,就能看到一些个划龙舟的汉子在大河上,喊着号子,热火朝天地操练起来。
好些个喜欢凑热闹的百姓,也会愿意冒着暑热过来瞧上一阵子。
码头上的总算比之前多了些人气儿。
宋玉枝这边生意稍微好了一些,但是也有限——
各个龙舟队的人都得抓紧时间训练,没那么多工夫从龙舟上下来,到摊位上用饭。
通常他们都是派一个代表过来采买,然后花几文钱雇几个闲汉来帮忙运送。
现下闲汉有了李贵领头,早早地就守到了河沿上。
都不用龙舟队的人来寻,他们主动就会上前询问需不需要用人?
另外还会推荐码头上同他们合作的商户家的饭食。
好些个近日无人问津的吃食摊子上,迎来了久违的可观的客流量。
而宋玉枝家的小摊档,一众闲汉是决口不会提的。
就算有客人主动问起,他们也还是会坚持说不配送宋玉枝家的饭食。
因此宋玉枝家的生意起色并不大,主要还是多了一些来码头上看热闹的百姓光顾,将每日刚够付摊档租子的收益,拉回到了一日二三百文的进项。
宋玉枝既然决定不能坐视不理了,在兼顾生意的同时,她闲暇时就开始想法子。
自然不是跟那李贵想的那般,无头苍蝇似的,去找他什么罪证,而是回归生意本身,想着怎么提升客流量。
这日,宋玉枝在码头上看到了张栓子。
不止他,还有他两个兄弟,和清水巷一带的半大孩子们。
那会儿宋知远正跟往常一样,站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一手收取银钱,一手拿着炭条,在小账本上写写画画。
“知远!”隔着人群,张栓子瞧见了他,挥着双手,兴高采烈地喊了他一声。
宋知远听到他的声音,同样也很高兴,一边跟他挥手示意,一边还不忘接着做自个儿的活计。
小摊档上本也不算多繁忙,宋玉枝见了,就抽走了宋知远手里的炭笔,让他去招呼自个儿的小伙伴。
宋知远从小板凳上跳下,脚步轻快地跑出小摊档。
一群半大小子立刻把他围住,热火朝天地说起话来。
“知远,这就是你家的摊档啊,真好!”
“对啊,虽然比别家稍微小了一点,但是你家摊档上看着比别家人多诶!我们一路走过来,好些摊档上都没啥人呢!”
“原说我近来找你玩,你都不出来。敢情你在摊档上这么忙啊!我再也不怪你了。”
宋知远是家里的小账房,他再清楚自家的生意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