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手汉字,写的比绝大多数汉人学子都要端正,显然,这是一个极其刻苦,亦有天分的少年。
毕竟,人多了,天才总归是不少的,只是以前的世间,他们还在为饱腹而奔走。
而让天才发光最重要的一步,是传授知识于对方。
只有如此,天才才有机会去大展身手。
若不然,天才也只会被埋没于尘世间,或小有所成,但终究无法大放光芒。
刘大海并没有在上批个可字,因为,记录着华夏理工的那本名册中,俨然早就有了对方之名。
姜犇,可能并不擅长数学亦或者物理化学,但对方,很明显有着治理之才。
蒙海这小子就是把对方当成未来羌族那片土地负责人培养的。
刘大海翻过这张纸,继续地看着下一个人的梦想。
万余人的梦想,几乎每人都写满了数页,想要看完,着实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但刘大海依然决定亲自一一查阅。
一是了解一下这些学习华夏理工学问的元朔学堂学子们已经学到了哪一境地。
二是看看这群学子有何抱负,以及挑选一些合适之人为华夏理工正式注入新鲜血液。
三,华夏理工学院第一批学子,也只能来自这些人了。
“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要每天都能吃饱肚子,然后有书读;我的梦想是父亲不要每天都愁眉苦脸,也少些打骂自己,毕竟,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我的梦想是哥哥能够有空回来看父亲一眼,让父亲不再每日提心吊胆。”
“我的梦想是像哥哥一样,有朝一日率领大汉铁骑,踏破匈奴新王庭,封侯而归。”
“我的梦想是一定要好好读书,努力练武,不负父亲所望,不给哥哥丢脸。”
“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够站在哥哥的身边,得到哥哥的认可。”
“——霍光。”
刘大海恍然一惊,然后面露欣喜。
虽然已经有所猜测,但看到最后那落笔之名,刘大海还是有些激动的。
转瞬之间,那个传奇人物已经七岁了,比刘据还要大一岁。
对方年龄也到了,是应该进入学堂学习了。
能够进入元朔学堂,那也是理所当然。
毕竟,他叫霍光,他的同父异母哥哥,名叫霍去病。
十七岁封冠军侯的霍去病。
毕竟,那可是他心心念念的关门大弟子啊!
这一年半之余,都在边郡,虽心有所念,但终究没有合适的机会。
而如今,时机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