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闻言自信地道:“相比于前朝,百姓生活的更加美好了,而且,因为你那土豆,以及一系列的提高产量的法子,还有农家的努力,如今大汉国几乎没有饿死者了。”
“而且,朕也尽可能地降低了百姓们的税赋,可以说,我们大汉国的百姓,要比以往所有朝代的百姓都过活的更好。”
刘大海点了点头,这些自然少不了他的努力:“那老爹,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百姓吃饱了肚子之后,他们的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
刘彻思考了片刻,然后试探性地开口道:“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认字?”
刘大海点了点头,然后道:“其实这一点可以总结为:‘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而我们需要的就是为广大百姓去解决这一矛盾。”
刘彻深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大海居然能够如此精确的总结出当前大汉国百姓们面临的问题。
是啊,百姓已经能够吃饱肚子了,还小有结余,这时候他们就开始向往着更美好的生活了。
让自己的后代读书认字只是其一。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长安城和元朔城,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是极为不充分的。
大汉国需要更多的元朔城出现,这也就需要更多的读书人了。
没想到大海看待问题居然能够站在如此之高的角度。
如若对方不是他刘彻的儿子,他还真担心对方会造反,而且会一呼百应。
见老爹似乎能够理解,刘大海继续道:“老爹,你有没有想过,如元朔犁、水车、水磨、细盐的提炼、钢制武器的锻造等等等这一切,
其实背后都是有规律可行的?”
刘彻闻言这才真正明白了刘大海的意思。
为何以前就没有人能够造出元朔犁?造出水磨?对细盐进行提炼?
他刘彻也曾见过那元朔犁的设计图以及细盐的提炼过程,对其再是清楚不过。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是真的一无所知。
但你若是一步步观看,会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而这一切,都需要读书人去思考,以及按照大海所说的,需要重复的实验,才能发现最合适的方法。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才去进行。
大海说的读书认字,并不是为了培养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人。
而是要为大汉国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
不愧是朕的儿子啊!
相通了后的刘彻一脸激动地道:“大海你说吧,你想要爹如何帮你?”
刘大海笑道:“首先,我们急需先在从县级开始建设学堂,招收适龄儿童入学,入学的费用不应该很高,有特别天赋的,可以免学费入学。”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推广到乡和亭,尽可能做到所有适龄儿童都有学上。”
“这些学堂,主要就是去教那些孩童一些启蒙类学问,以及我们华夏理工的一些适合儿童时期学习的学问,让他们初步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建造一所规模极为庞大的华夏理工学院,去吸收来自大汉国各个地方的优秀学子,深入的教导他们各方面学问。”
“而凡是从华夏理工毕业的学子,都可以直接从事各行各业,而大汉国的发展,也主要靠这些人去引领。”
刘彻闻言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是自己的儿子应该有的气魄啊!
“大海,你尽管放手去做,如果钱不够,和老爹说,老爹从国库和少府里给你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