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们若是不愿意留在这里,我也会允许你们随商队一同回到大汉国,毕竟对我们来说,那里才是我们的故乡。”
很多汉人奴隶都陷入了迟疑之中。
如若不是在那片匈奴人统御下的矿山里待了太久的时间。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这里。
不会像如今这般纠结,毕竟他们清楚地知道,这里如今遍地都是机遇。
一片没有汉人的土地,需要汉人来管理。
很快,就有一名汉人奴隶表示,他愿意留在这里,只是希望他日后的子女,能够回到大汉国享受教育。
随着第一个人的表率,越来越多的汉人奴隶头头都开始纷纷表率。
刘大海轻轻松了口气,绝大部分的汉人愿意留下。
这是一个好消息。
只是那些想回到大汉国的汉人奴隶,他还得想办法,把他们送到大汉国境内。
当然不能直接把他们大摇大摆的送到大汉国的边界。
他可不想现在就引来刘彻的注视。
将近两万的汉人奴隶,最终有一万三千多人选择留下。
有了这些汉人,他可以像在朔方郡一样,去实施很多东西。
有了这些汉人,他可以放心的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区域。
为这些曾经被奴役的人们庆贺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刘大海就已经开始命蒙海,去把所有愿意留在这里的汉人登记在册。
一同展开的还有登记所有羌人,那部分则是由姜汤负责。
姜汤跟随蒙海的时间最久,他原本就曾去过汉国,会说汉话。
当蒙海教导那些羌人的孩童时,姜汤也没有错过那宝贵的学习机会。
如今,姜汤已经能把许多常用的汉字熟练的书写出来。
所以蒙海也不至于连一个能用的羌人都没有。
相反,那些跟随他学习汉国学问的孩童,如今都已经堪堪能用。
让姜汤一个人去统计诺达的羌国所有人是不现实的。
而那些跟随蒙海学习已经半年之久的孩童,去做如此一件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羌国护卫队的跟随下,那一百来个孩童开始认认真真的去完成他们的老师交给他们的新的作业。
同时这也是他们练习写字的一个大好机会。
以前他们一周可能只有一张贵重的纸张能够用来写字。
那些纸张是大汉国那些聪明人发明创造的,哦不对,那个聪明人就是他们老师的老师,也就是他们的羌王。
如今,他们一个人拿着厚厚的一叠,去完成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情。
帮他们老师统计所有羌人的名字、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在哪座城池。
少年人们一个个都神情兴奋。
他们很早就已经知道,他们跟随老师学习学问,日后就是用来管理他们这片土地,带领族人们过上更好生活的。
如今,他们学习了这么久的知识,终于能有地方用上了。
姜犇就是这群少年人中的一员。
他同样也是姜汤的儿子,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他的族人们也是如此。
因为他将会是羌都部族的下一任族长。
少年人今年和蒙海年纪一样,只是和他老师相比,他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