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原本这里基本上是他的一家之言,那些学子也大多学的是他华夏理工的学说。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其他名家的入住。
不少原学堂学子都蜂拥而去,想去学习其他名家之说。
也就是现在他们的选择多了,而其他世家也不乏名人。
这让仍然还选择华夏理工的学子,一下就减少了十分之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能有些学子还是想学华夏理工的,但奈何他们的家长意见不同。
虽然刘彻没有说明,一旦学了某一家学问之后,就不能再继续学习他家学问。
但这些学子都十分自觉,一旦选择了某一门学问,基本上不会再涉猎其他门学问。
偶尔有几人选择多家学问者,也会被其他人视为耻辱,十分不受欢迎。
除此之外,再刘彻诏令下达之后,就有一大批来自大汉国各处的富家子弟排着队等着加入元朔学堂,成为其中一家之学子。
元朔学堂的直接负责人变成了来自少府的一名官员。
他主要负责替刘彻监察这里,传递刘彻的命令,但不插手各门学说之间的纷争以及招收学子等事件。
元朔学堂原本的主要教学之地还是属于刘大海,其他世家大多被分配到了新建造的区域。
这是唯一让刘大海还算满意的地方了。
原本刘大海并没有打算教授这些学堂学子们太多深奥的知识。
但现在不行了,其他世家都拿出了看家学问进行授课。
这也算是一种山门之间的争斗,他华夏理工自然不能在这种争斗中落于下风。
所以刘大海拿出了华夏理工的真正精华学问,《初等数学》,《初等物理》,《初等化学》,《初等生物》。
初等数学主要介绍的就是阿拉伯数字的运用,以及加减法和乘法的使用。
当然现在的古印度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刘大海自然的将其命名为华夏数字。
初等物理主要是讲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的物理解释,化学和生物均是如此。
这些都是十分基础的知识和认知,是一种入门。
但对大汉国的学子们来说,却是天书,已经颠覆他们认知的学说。
这些书也都被刘大海印刷成册,同样没有注释。
这些书籍,如果没有人带领着学习,穷其一生,可能也什么都学不会。
这些知识在刘大海看来,已经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入门知识了。
刘大海一开始会给所有人都讲解这些知识,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对其中学有余力者,进一步授与更深层次的内容,以及收其成为华夏理工门人。
刘大海本来打算一步一步渐进推出这些知识,但现在,他不得不拿出几本华夏理工镇山学问了。
其他山门自然在彼此注意着对方的动向。
所以当华夏理工有了新动作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就知晓了。
只是看着华夏理工新印刷的这些学问知识,即使就这么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一筹莫展。
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更是闻所未闻。
不少山门人都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