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书在大年初五的《新闻联播》上露了一回脸,还是有单人采访镜头的那种,全家人都跟着高兴、激动。
林二春也激动,但他不同,是被林朝阳给气的。
他现在横竖看林朝阳不顺眼,倒不是真的看不上自家儿子,实在是出于中国父母普遍的世俗心理。
想当年林朝阳跟陶玉书结婚那时候,林二春心里感觉自家儿子真是把天上的仙女儿娶回家了。
儿媳妇还带着儿子进京,给安排工作,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啊!
他那时候就一个愿望,但愿陶玉书眼睛能多瞎几年,可千万别把儿子给踹了。
毕竟这小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酱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
等到后来,突然有一天,别人告诉他,说他儿子成作家了!
林二春将信将疑,他儿子他还能不知道吗?连个高中都没上过,他能当啥作家?
后来事情的发展逐渐打破了他的认知,儿子不仅成作家了,而且还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
这下子林二春有底气了,全国有名的大作家配儿媳妇这个燕京的大学生足够用了。
当然了,儿子也不是没有短板。
要论家世,还是儿媳妇家里强,书香门第。自家虽说是三代贫农,但到底就出过儿子这么一个文化人。
因此那一段时间,林二春心里是格外安定的,他对儿子婚姻的看法,用后世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势均力敌的婚姻。
再后来,这小两口好端端要跑去香江。
林二春一百个想不通,可儿大不由爹,他什么忙也帮不上,更没资格发表反对意见,去就去吧。
谁成想这一去香江,儿媳妇如同虎入山林、龙归大海,生意竟然越做越大。
到一个多月前,儿媳妇荣登香江亿万富豪榜的消息传到内地,林二春心里的焦虑和担忧达到了巅峰。
自家儿子确实很优秀,但跟儿媳妇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他现在倒是不担心儿子被蹬了,毕竟孩子都这么大了,可他怕听见别人的议论和流言。
儿媳妇这么能赚钱,显得儿子没能耐啊!
关键是这小子也是不争气,整天游手好闲,就不知道奋发图强一下,让人看着心焦。
他现在觉得,儿子要想配得上儿媳妇,不拿个诺贝尔文学奖是不行了。
老父亲的担忧和关切对林朝阳没有任何影响,他反而岔开话题关心了一下老父亲的事业。
这两年,林二春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手里几十套四合院,还有两百多间零散住房,分散在燕京城内的各个区域。
每个月光是收租就是两万块,不仅已经脱离了林朝阳的资金支持,手下还养了七八个老头老太太,一个月光工资就得开出快一千块。
“啧~”林朝阳的表情显得有些不满,“你这发展的还是太慢了。都几年了,才这么点房产。”
“这还少?你知道这燕京城里有多少房子是卖不了的?全是老公房!”林二春瞪眼道。
房改之前,燕京城里绝大多数居民住宅都是公房,私房有,但很少,而且现在是人多房少,往外卖的人就更少了。
“您现在好歹也是燕京最大的‘房虫儿’了,经营理念也得更新更新,谁说非得买房子,你给别人赁房子不也行吗?
手下那么多人呢,别让他们闲着。”
林朝阳像个狗头军师一样出起了主意,生怕老父亲的退休生活太过安逸。
“就那么几个人,每天跑东跑西都忙不过来呢。”林二春说。
“您手上才多少房子啊,光让人整天傻跑,这人力全浪费了。
您给他们划片儿啊,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给他们开个小门脸儿,这一个区域的收购、买卖、租赁全由这个小门脸儿负责。”
听着林朝阳的建议,林二春反驳道:“还开小门脸儿,那得花多少钱?再说干那么多活,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忙得过来的?”
“这叫投资,有投资才有回报。你想想,你现在全是靠人跑,效率太低了。
你把店开起来,这不就相当于广告嘛,有需求的人家看着你的门脸儿就上门了。
人多,业务开展的好了,你赚的不也多吗?”
林二春将信将疑,他觉得林朝阳说的有点道理,但又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他以前就想靠收房子、赁房子赚点零花钱,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要不实在闲的无聊,照这么干下去,他不得比以前当大队长的时候都忙?
听完他的想法,林朝阳说道:
“左了,这事你想左了!你以为这事光是挣钱吗?这是为人民服务啊!
你想想,这燕京城每年有多少因为分不着房子而苦恼的老百姓?多少进京打工无处落脚的外乡人?
老百姓连个站脚立身的地方都没有,这能行吗?
不行!绝对不行!
政府要管的都是大事,这些小事谁来管?还不得您这种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来管吗?
为民服务,不分大小。
咱得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不能总想着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