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觉得光卡作品是不够的,因为即便你找个什么理由把《入殓师》《父亲》给卡出去,就他那个老母猪产崽的产量,等第四届评奖的时候估计还能有作品够资格入围。
必须得把他这个人给卡掉!
别管用什么手段,都得卡掉,简直就是文学界评奖的毒瘤!
存在这样心态的主要是文学界的同行,并且还是作品有希望提名和得奖的同行。
至于更普通的大众,大家其实挺乐于看到这种创纪录的情况发生。
连拿三届茅盾文学奖,估计以后也不太可能有了。
当然了,同一个人拿奖太多,大家也会产生点审美疲劳,感觉没什么惊喜。
除了针对林朝阳第三次获奖的讨论,本届茅盾文学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舆论。
首先就是荣誉奖的设立,这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得奖就是得奖,没得奖就是没得奖,你弄个荣誉奖算算怎么回事?
第二个争议点则是获奖作品当中有明显与其他作品存在水平差异的作品存在,且还是评委作品获奖。
尽管其已退出评奖,却始终无法消弭文学界的诸多质疑。
而随着一些评奖细节的流传,这种质疑声也变得越来越大。
原来获奖的那部作品竟然并非是通过正常渠道入选的,而是由三位评委在评奖最后阶段动议增加的。
有人将茅盾文学奖和庄重文文学奖排到一起做了比较。
评委回避制度,每个正规一点的文学评奖都会有,茅盾文学奖和庄重文文学奖也不例外。
人家庄重文文学奖的推动者林朝阳从一开始就声明了自己的作品永远不参评奖项,并且评委每届更新1/2,评委的作品前后三届共六年不得参评奖项。
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人情对评奖的影响。
反观这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作品在最后阶段被动议增加,这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吗?而且还是别人都跑到终点前了才参赛,脸都不要了。
最离谱的是,人家回避不是作品回避,而是人回避,作品正常参评。
对比这一届中另一位作品同样被动议参评的作家,人家直接选择了作品取消参评资格,高下立判。
受此影响,茅盾文学奖的风评变差了不少。
相反的是,被拿来当作参照物的庄重文文学奖,在啥也没做的情况下,口碑和风评突然暴涨了一波。
当然了,庄重文文学奖这几年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评价一直不错。
有了这次的对比,文学界的很多同行看林朝阳也没那么不顺眼了。
毕竟当初庄重文文学奖可是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才得以推行了现在的评奖制度。
事实证明,林朝阳的高风亮节和远见确实高人一筹。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但不管再如何争议,评奖结果已经产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3月29日,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在燕京国际大饭店举行。
除了有两位国副级领导出席之外,还有如艾青、冯牧、陈荒煤等文艺界的老前辈出席,台下还有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更盛前两届。
林朝阳的《寄生虫》排名第一,要代表获奖者致辞,他在例行的感谢过后,突然说道:
“这是本人第三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肯定,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是最后一届……”
此话一出,会场内顿时一片哗然。
不少人早就想到了这一届拿完奖之后,林朝阳在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之路肯定要有点说法,毕竟中国人讲究“事不过三”嘛。
但谁也没想到,林朝阳竟然会在授奖大会上就这样说了出来。
众声喧嚷之际,林朝阳面色如常,脸上挂着淡淡微笑,语气诙谐的说道:
“拿了三次奖,我估计不少同行心里都在骂我……”
会场内的喧嚷一时变成了哄笑。
“我们搞文学评奖,目的有三,一为引导创作方向,二为发掘新人,三为激励创作,都是为了繁荣文学发展与创作。
我在前面一堵,不知挡了多少人的路……”
林朝阳说的俏皮,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所以啊,以后我的作品就不参评茅盾文学奖了。在此声明,不是有人向我施加压力,也不是对茅盾文学奖看不上了。
纯粹是我想为茅盾文学奖和国内的文学发展做点贡献。”
在林朝阳的轻松发言下,会场内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等现场的笑声低了下来之后,林朝阳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正色起来。
“最后再说一句世俗点的话吧,大家能坐在这里,都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
这人生的列车啊,有人上,有人下,没人能一直坐下去。
要到站了,大家不妨早点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