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言来说,他其实是想在秦国实行科技制的。
虽然说,科举制一直被很多人诟病,但是,在李言看来,科举制在科技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却是最好的人才选拔方式。
不要忘记,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科技制也并没有消失,高考其实和科举制有多少差别呢?
名校通过高考分数来录取学习成绩好的,和古代通过科举来录取成绩好的有什么样的区别?
科举制之所以被人诟病,不过是因为其考试的内容而已。
但是,目前,在李言看来,秦国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进行科举制的能力。
最大的一个原因,并不算因为科举制会损害原有利益集团。
而是,一旦普及科技制,对于国家没有好处。
想要通过科技制来当上官 那么,就得读书,而秦国一张纸的价格是五十文钱,一卷书的价格,轻轻松松便可以达到千钱甚至更高。
一千钱是什么概念?
秦国百姓的人均耕地拥有量大约是十二亩左右。
以一亩耕地一年产出粮食两百斤计算,一名秦国百姓,一年可以获得的粮食收入是两千四百斤,即二十石粮食。
扣除三分之一的谷壳以及来年的粮种以后,一名秦国百姓一年的实际粮食收入大约是十三石。
一石粮食相当于一百二十文钱,那么,一名秦国百姓,一年的收入便是一千五百六十文,加上种植一些蔬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收入,一年的收入大约就在两千文左右。
一名秦国百姓,一年到头不吃不喝,也只能买得起两卷书,注意,是两卷,而不是两本。
要知道,因为书籍以手抄为主,字不会太小,所以,一本书,比如说,《春秋》可以有好几卷,甚至一些注释比较多的,可以达到十几卷,几十卷。
所以,读书对于普通秦国百姓来说 无疑是一种奢望。
而且,买书只是读书九九八十一难当中的第一难而已。
有了书不代表你可以读懂。
要知道,在古代,读懂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一辈子就专门读几本,甚至一本书。
因为,想要读懂一本书,一点也不简单。
而一个人,想要读懂书,不是说你会识字就可以了。
想要读懂一本书,必须有人协助才可以。
而请人教授又是一笔钱。
要知道,教书先生可是妥妥的中产阶级啊。
一名教书先生一天赚的钱,可以购买一斤肉外加好几斤粮食,相当于一天收入便有一斗粮食。
即请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月光是给工资便得三百多文 这还不算其他的,而且,一个月花三百多文请的教书先生 只是级别最低的教书先生 。
想要请那些知名人物,一个月没几十上百贯根本不可能办得到。
所以,普通家庭认字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想要读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由于书籍价格昂贵,这导致读的起书的人,基本上都有钱有势。
而有钱有势的人,则十有八九和朝中官员有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