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梁郎中带着赶马车的车夫来到沈家,沈青山这会也回来了。
正堂里人多了,一人一句就热闹起来。
等到饭菜端上了桌,大家就进了餐堂。
餐桌上虽是家常菜,但也做得极为精致,色香味俱全。
众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沈青山陪梁郎中喝着酒。
李婆子不停地给陶氏柳媒婆夹菜。
“尝尝这道红烧鱼,这可是我们家兰兰的拿手菜。”
陶氏点头称谢,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果然美味。”
柳媒婆也笑着附和。
“这手艺,真是没得挑,怪不得都说沈家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家。”
“哪里哪里,柳媒人过奖了。”
柳媒婆边吃饭边打量着沈家的孩子们。
一屋子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只有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子。
其中沈家三姑娘生的尤为好看,这得跟沈家关系走好,以后没准能赚不少媒人钱。
饭毕,众人又回到正堂坐着喝了会儿茶,闲聊了几句,陶氏和柳媒婆起身告辞。
马车停在梁郎中家门口,梁郎中便随她们一起回去。
沈家众人将客人们送至门口,热情的挥手告别。
……
第二天,李婆子还真的带着林春桃去了附近的寺庙。
请寺庙里的大师给两个孩子合了八字。
那大师一番推算之后,面露喜色,捋着胡须侃侃而谈。
“此乃天作之合,这两个孩子的八字相辅相成,极为般配。
若能结为夫妻,定能夫妻和睦,家宅安宁,子孙满堂,福泽深厚。”
李婆子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赶忙从衣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递给大师,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林春桃也是满脸欣喜,替自己的二女儿高兴。
回到家中,李婆子把两个孩子的八字和大师的批语用红纸包着放去灶台,用碗压着。
如果三天内,碗没有打破,家里没发生啥不吉利的事,那么就是双方合。
在这个朝代,八字相合被视为婚姻美满的重要保障,合八字是嫁娶民俗之一。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陶氏和柳媒婆再次登门。
李婆子满脸喜气地将她们迎进屋内。
那压着八字红纸的碗完好无损,家中也平安无事,这桩亲事在沈家人眼中算是合了。
陶氏落座后,开门见山地笑道。
“既然两个孩子八字相合,那咱们就来谈谈这定亲聘礼之事吧!
我们梁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会亏待了沈二姑娘。
依着我们这儿的规矩,聘金二十两银子,绸缎两匹,外加一对金耳环,不知亲家意下如何?”
林春桃心中暗自盘算,这聘礼在当地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倒也还算过得去。
不着痕迹的向李婆子微微点头。
李婆子瞧见后,思索片刻,便笑着应道:
“既然陶亲家都这么说了,那这聘礼就这么定了。只是我那孙女年岁尚小,得等她年满十五才能嫁去梁家。”
陶氏连连点头。
“那是自然,孩子们都还小,这亲事先定下,到了年岁顺理成章就喜结良缘。”
众人又商议了一番细节,陶氏和柳媒婆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沈盼盼的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