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是给底层人增加一条上升通道,陵邑制度则是腾出上升空间,本质上都能让阶层流动起来。
在我看过的论述中,陵邑制度有三大好处,
其一,强干弱枝,长安及附近的各处陵邑生存着大量的人口,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使得中央地区掌握的力量非常强大,
其二,缓解土地兼并,当地的豪强大户迁走后,他们的田地可以重新分配,
其三,陵邑与长安互为犄角,可以抵御匈奴南下的威胁。”
陆鸣说的有些委婉,强干弱枝和缓解土地兼并可以合成一个更直白的表述,
“周期性清洗顶级权贵。”
汉宣帝的杜陵中,迁徙的可并不只是地方豪强,还有丞相,将军,列侯和大量两千石的官员,
从上到下都没有放过,全都要处理一遍。
但是在场的卫霍二人,还有自己这个富民侯,都是大汉如今的顶级权贵,陆鸣自然不好说的太直接。
说完好处,陆鸣又开始说弊端,
“但是陵邑制度耗费巨大,一旦朝廷财力不足就难以施行,而且长安地区能供养的人口有限,迁徙过来的人太多,超出了这片土地能承载的上限。”
唐朝之后,再没有大一统王朝在长安建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问题,
对一个强大王朝来说,关中平原太小而人口太多,
需要大量调入粮食才能养活这里的大量人口,其中产生的消耗过于巨大。
由于粮食供应紧张,唐高宗李治曾经七次前往洛阳蹭饭,甚至发生过沿途饿死侍从的事情,
武则天也长期待在洛阳,因为这里的粮食供应充足,养得起大量脱产的官僚。
“问题有点严重啊。”
听完陆鸣的介绍,刘彻的眉头皱起,
长安城的粮食供应问题早已存在,刘彻就曾为此大力发展水力,从水路调集粮食入长安,
没想到在后世,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刘彻目光扫视几人,
“你们说,朕是不是应该考虑迁都。”
如此突然的一句话,吓得陆鸣浑身一激灵,
怎么就突然来到迁都问题了,如此大事不应该多方论证之后再开口么?
陆鸣看了看,
哦,原来我现在已经是顶级核心圈子的人了,所以才能听到这个问题。
“陛下,这个问题是不是太早了,长安还能用很多年。”
刘彻摇头,
“如此大事,据儿怕是难以施行,
如果真有迁都的那天,还是应该由朕来做,一切反对之声都阻止不了朕的决心。”
在他的心中,太子只要做好守成之君即可,
一代开拓,一代守成,一张一弛,修养国力,免得大汉重蹈自己晚年的覆辙。
“好了,先不说这些,”
刘彻摆手,
“现在朝廷正是有钱的时候,正好把钱用来迁徙天下豪强,维持陵邑制度还是利大于弊,朕要继续维持。”
回府的路上,陆鸣和霍去病两个小声道:
“陛下找我们来,应该是有敲打的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