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直抽不出时间,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整顿一番。
要说大明目前的科技,那真是先进,就算是在全世界也属于顶尖那一档。
可要说起大明的匠户制度,那也真是一个奇葩,目前已经严重拖累了大明帝国的科技发展道路。
大明的匠户沿用的是元代的制度,那是工匠一家老小都要参与生产。
一入工匠门,一生都不得解脱,且其地位极低,比平民都不如。
而管理这些匠户的各级太监,大多数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只要有点危险的东西,根本就不让实验,就是为了怕担责任。
而先进的武器装备,最讲究的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才能定型。
大明的匠户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地步,这也是朱慈烺特意找朱由检要来这件差事的主要原因。
在整个大明帝国,没有人教过崇祯帝,关于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懂也情有可原。
可是朱慈烺心里明白,一旦改革了匠户制度,以大明目前的人口基数和国力,再加上他手中的三大神书。
只要稳定了目前局势,埋头发展几年以后,会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等朱慈烺走进兵仗局以后,御马监贺公公走在后面,并且朝着王公公不断道谢。
如果不是刚刚王公公仗义执言,估计御马监就有非常大的麻烦。
毕竟皇太子是一国储君,等将来登基以后,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这些不听话的人。
而兵仗局刘公公更是暗自庆幸,今后如果他能办好太子爷交代的差事,将来必定能善终。
他们这些太监所求的除了银钱以外,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否则,就算当年权势滔天的魏忠贤魏公公,最终也落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现在他的这些担忧消失了,只要抱紧太子爷的大腿就行。
他不用再害怕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魔咒,想来这个司礼监王公公,也是这个打算。
当然走在前面的朱慈烺,也没有关注后面几个人的小动作,他只是径直走进了兵仗局火器司的作坊。
贺公公见状,连忙热情地说道:
“太子爷,这是兵仗局最重要的火器司的作坊,也是大明最大最全的火器制作地,拥有匠人一万多户,分布在京师及周边几个城市。”
“其中京师人数最多,大概有5000余户,全部加在一起有3万多人。”
朱慈烺此时只是认真听着刘公公介绍,却并没有开口说话。
毕竟他可是皇太子,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不能轻易开金口。
不过一旁的小桂子,却机灵地出言提问道:
“刘公公,你把兵仗局最厉害的几个匠师,都叫过来,今天太子爷过来要问话。”
刘公公连忙派随行的小太监下去通知,把兵仗局几个大师级的匠师,都叫了过来。
等所有人到了以后,听到是皇太子当面,大家都被吓得不轻,慌忙行大礼。
可也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面见大明皇太子该行什么礼,导致乱七八糟的。
毕竟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与大明的储君,有任何交集。
朱慈烺见此情形,却皱起了眉头,倒不是生气了,只是有点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