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祖制,驸马都尉不能领军,皇兄怎么会突然下这种圣旨?”
“如果被其他大臣知道了,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眼前的这道圣旨对他们家有利,这可是驸马毕生的期望,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可是祖制祖训却像一条锁链,牢牢地锁住了驸马的一生才华。
能娶到大明的公主,在外人也许是荣耀,可是作为他的妻子,深深地知道这是一个牢笼。
多少次她在半夜看到驸马一个人坐在练功房发呆,乐安公主很心疼,可是根本无力改变,这些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东西。
只见朱慈烺得意地炫耀道:
“姑姑,姑父,这可是我的功劳,是我劝说父皇这样做的。”
“毕竟我们是亲戚,而京营的军队,关乎我们皇家所有人的安危,必须用自家人才让人放心。”
他的一句“自家人”,让乐安公主和驸马感慨万千。
毕竟当大明灭亡的时候,其他人还可以投降,而他们这种皇亲国戚则不一样,基本上都是国灭家亡,无一例外。
见事情已经聊得差不多了,朱慈烺起身离开,并约定三日后去京营的大校场汇合。
等他离开驸马都尉府以后,发现天色已经有点晚了,就连忙带人回到他的太子府,顺便盘点一下今天的收获。
第三天早上,按照之前的与老师李邦华商议的计划。
朱慈烺暂时不要露面,就坐在轿子里面,被随行的护卫团团围着,等关键的时刻再出场。
关于京营的目前的实际情况,李邦华是有所了解的,基本上已经算是病入膏肓,不得不下重手治疗才行。
为此,他还特意通过太子,调动了东厂和锦衣卫的大批人马,一旦谁敢不服从命令,直接就下重手,来个杀一儆百。
当一行人来到京营总督府时,时任总督京营戎政的是襄城伯李国桢。
此人基本上没啥军事能力,就是比较忠心,深受崇祯帝的喜爱。
此时的李伯爷正在他的都督府睡觉,因为最近京营也没有什么大事,也没有人过来检查。
所以大部分人基本上,也不会来帅府点卯,他也乐得清闲。
而且他的总督府也装了最好的壁挂式取暖炉,整个房间都是暖烘烘,让他根本就不想起床。
这时,门口的卫兵急匆匆地推门走了进来,同时也带进来一阵凉风。
李国桢见状,生气地训斥道:
“出去领五军棍,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
可是卫兵却并不理会,只是大声说道:
“大帅,钦差大人已经到军营,说是要传达圣旨,让您前去迎接。”
听到有圣旨,李国桢顿时跳了起来。
连忙吩咐左右亲卫给他更衣梳洗,并快速穿上朝服前往大厅,准备迎接圣旨。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工夫,等他准备好以后来到客厅,发现左都御史李邦华也在场,心里面顿时咯噔了一下。
左都御史可是督察院的掌舵人,专门负责纠劾百官。
同时也有巡视军队,整顿风纪的职能,是他们这类玩忽职守之人,最不想见到的人。
可是当他又看到传旨的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太监王承恩之时,心里面顿时感觉大事不妙。
这两个人同时到场,代表着绝对有大事情要发生,搞不好有些人会人头落地。
不过此时他的心里面却暗自庆幸,他这几天一直在帅府,没有像其他同僚一样去寻欢作乐。
王承恩见到李国桢到了以后,连忙严肃地说道:
“襄城伯,陛下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