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太后笑着环顾了玉露台上众臣,而后才对着景帝答道:“哀家听闻江爱卿之子出使苗疆顺利归来,圣上在此设宴,想是不聊政务,只为接风,故而前来与圣上一并,为江爱卿之子接风洗尘。”
景帝闻言,笑着看向江珣:“江珣,看来太后十分欣赏你,你日后可要多加进取了。”
江珣起身回应:“珣定不负圣上与太后娘娘所托。”
“好。”许太后笑着,抬手示意他免礼,转头对着景帝道,“哀家可要恭喜圣上又得一肱骨之臣了。”
景帝笑容收敛了些许:“江珣确实是可造之才,只可惜,安国公府邸的几个小子还年轻了些许,朕还得多等待几年。”
许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次景帝让江珣出使苗疆,成功归来,日后必定会重用江珣。
许太后虽然不会反对,但为了平衡势力,她得为安国公府一脉多寻求些好处。
景帝立即意会了她的意思,也顺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许太后放松了些许。
她随后又看向了江政:“江爱卿,令郎有二十了吧?”
江政起身拱手回道:“回太后娘娘,犬子二十有二了,微臣正为他寻一门亲事,让他早些成家,一门心思辅佐圣上。”
许太后凤眼微眯,这江政就是如此让她厌恶。她还没开口的话,江政就给堵死了,这让人如何说下去?
但她脸色无喜无悲,维持着笑容,轻轻点头。
“如此也好。二十二也是该成家了。”她随口应付着,转而又问,“不知说的是哪家的姑娘?”
江政眉头一皱,没想到太后娘娘居然穷追不舍。
“哀家也正好没别的事,不妨给你们夫妇参详参详,看看是哪家姑娘才能配得上令郎这般风采。”
许太后笑意吟吟地看着江政和江珣。
宋禹希闻言,低头吃菜,装作充耳不闻,暗地里却是竖起了耳朵。
倘若江政与某家掌握实权的官员结成亲家,那势必会对他这个首辅造成威胁。
他无法不在意。
“回太后娘娘,微臣心悦于一乡下女子,太后娘娘应当是未曾听闻过其名。”江珣当即拱手回道。
许太后和景帝、宋禹希都愣了一下,唯有刘一宁和阮三泰,知晓情况,但却不敢多嘴。
这儿只有他们答话的份,哪里有他们发言的余地?还是乖乖的吃菜喝酒,装糊涂保命要紧。
许太后回过神后,笑道:“居然有如此女子,能得令郎心悦,真是令哀家好奇。”
江政和江珣正要松一口气,那许太后又突然追加了一句。
“不过,江府也是名门望族,江爱卿又只得儿郎一人,这江府未来的儿媳,还得持家有道方可。”
许太后悠悠地说道:“寻常百姓家的女子虽是聪慧,但难免见识短浅,操持诺大一个江府恐怕不太妥当。”
她说着,望向了江珣:“依哀家看,你若是心悦于那农家姑娘,不妨娶作妾室,哪怕是抬成侧室也无妨。但这正妻,还是得出身高贵,自幼培养德仪的贤惠女子方可胜任。”
江珣毫不犹豫地摇头拒绝了许太后:“珣心中非她不娶,还请太后恩准。”
被驳了颜面的许太后,脸色有些僵硬,而后看向景帝:“江爱卿乃国之栋梁,其子日后也必定是圣上的左膀右臂。若是没个贤内助助其一臂之力,恐怕日后难免有后顾之忧。”
景帝眸光有些犹豫,他是十分看好江珣的,但江珣若是沉溺于儿女情长,他日又如何助他治理这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