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纷飞间,周瑜的身影悄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深处,清晰而又遥远。
忆往昔,我与他,于乱世洪流中相遇、相知、相惜,乃至结拜为兄弟,那份情谊,比金坚,比海深。我们并肩作战,春风得意,更有幸迎娶了大乔、小乔两位佳人,一时之间,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为了江东的安宁,为了心中的理想,我们南征北战,无畏无惧。那些日子,虽然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却也铸就了我们之间不解的羁绊。
如今,这一切仿佛都成了过往云烟,只留下无尽的思念与感慨,在心中久久回荡。
只是可惜,这次他要先走一步了。
公瑾……抱歉了……
此刻,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烈震颤猛然间撕破了沉寂,将孙策纷飞的思绪生生拽回现实,迫使他缓缓睁开了沉重的眼帘。
“主公!究竟是何人胆敢加害于您!”程普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悲愤,话语未落,便急切地凑近孙策。
孙策双唇微启,仿佛是在聚集着全身最后一丝力气,试图吐露出心中的遗愿。程普见状,连忙弯下腰,耳朵紧紧贴近那微弱的呼吸之间。
“守……护好……仲谋……”孙策的声音断断续续,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言毕,他的眼神逐渐涣散,生命之火就此熄灭,留给世人无尽的哀痛与未尽的壮志。
……
时光匆匆,一日之后,江东上下,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将领,还是心怀壮志的谋士,皆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归途,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回到江夏,共同送别那位英年早逝的英雄,孙策。
葬礼之上,哀乐低回,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悲伤与不舍,仿佛整个江东都沉浸在了深深的哀悼之中。
在那幽静而庄严的孙策书房内,众人于一番探寻之后,意外地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一封早已预备好的遗书,静静地躺在案头,封面之上,四个大字“孙仲谋亲启”苍劲有力,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孙权在众人或好奇、或凝重的目光注视下,缓缓伸手,指尖轻触那泛黄的信封,心中莫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忐忑。他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信件的内容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
“仲谋吾弟,
自阿父仙逝,吾肩负江东大业,每一步皆如行走在薄冰之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若此刻汝览此书,恐吾已追随父亲脚步,捐躯于烽火连天之中。
兄长心中本有一愿,待这乱世稍安,疆土既定,便将这治理江山的重任,全然托付于你。
因吾自知,治世之才,非吾所长。
然世事无常,吾之身躯,恐难以支撑至那理想实现之日。
仲谋,江东以后就靠你了。
……
孙权低垂着头颅,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遗书,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颤动:“吾兄临终之际,可还有其余嘱托?”
程普身着重孝,步履沉重地走近,面容肃穆。“主公临终之时,仅留下四字——‘守好仲谋’。”
闻言,孙权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仍强自忍耐。此刻,心中涌起的悔恨如潮水般汹涌。若早知兄长有传位之意,他又岂会生出那等不该有的念头。
“兄长!吾明白了!你所托之事,仲谋定当全力以赴!”孙权终是再也克制不住,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化作一声声悲怆的痛哭。
在这一刻,他深刻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亲手斩断了某些无法挽回的东西。
恰在此时,吕蒙一脸焦急,步履匆匆地奔至孙权身旁,俯身贴近其耳畔,压低声音急报:
“公子!我今日奉命前去处理那遗患,不料庞统竟已逃逸无踪!”
孙权闻言,眸光一闪,瞬间洞悉其中要害。
“诸位听令!”他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时下,我兄长正引领江东健儿与刘耀鏖战正酣,胜负难分!”
“而今,兄长不幸罹难,刘耀无疑成为了这场乱局中的最大赢家!”
“我,孙权,既已接掌江东大权,誓要为兄长讨回公道!”
“三日之后,大军进发,直指刘耀!我要用他的项上人头,作为祭奠兄长在天之灵的最高祭礼!”
人群中,周瑜面色凝重,目光深邃,一切尽在不言中。
孙策的死亡,有很多可疑之处……
他必须要细查这件事情!
……
数日之后。
长坂坡畔,葱郁的林间,并州铁骑已悄然扎营,环绕四周,如静谧的猎豹蓄势待发。
刘耀、张辽、赵云、黄忠、关羽等一众将领,各自统率麾下骁勇,于溪流潺潺之处安营,炊烟袅袅升起,锅碗瓢盆间奏响了战前的温馨序曲。
饱餐战饭,士气如虹,他们相继步入帐篷,酣然入梦,梦中或许还回响着马蹄疾驰与战鼓轰鸣。
这一路,他们披星戴月,跨山越岭,只为在这关键之地设下天罗地网,静候刘琮、曹操踏入陷阱。
而刘耀与智囊团——郭嘉、戏忠、司马懿等人,则拾级而上,立于附近山丘之巅。
春末夏初,天气渐暖,林间鸟鸣虫唱,生机勃勃,却也掩藏着即将爆发的肃杀之气。阳光透过树梢,斑驳陆离地洒在他们坚毅的面庞上,映照出对胜利的渴望与冷静的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