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姐最担心的就是傻女,生怕她不懂事,跑没了,到时候人生地不熟,找都找不回来。
大子应声道:“好,娘,俺一定看好大姐。”
“二子,你看好两个妹妹。”
二子没应声。
花大姐扭头去找孩子的身影,看见二子站在那里,也不收拾东西,脸上怯生生的。
“二子,你咋了?”
“娘,俺不想去青州。”
花大姐一听,眉头一皱,“俺们都去青州,你不去,你要留家里不成?”
“俺也不留家里,娘,”二子连忙跪下,“俺想跟着计道长他们走,去当道士!”
“你这孩子!”花大姐急了,抓起他装作要揍人的样子,“你好好的,当啥道士?”
“俺就是想当。”二子眼泪汪汪的。
花大姐想不明白,那俩道士看着跟不食烟火似的,听说天天住在山里,在山里有啥好住的?
她从不打孩子,遇事不明白,就找秦扶清。
“你说孩子好好的,非跟俺说要去当道士,秦少爷,这可咋办?”
秦扶清摸着下巴。
过完年,他十五岁了。
进入变声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一点就是,他嘴唇两边的胡须多了,看起来丑丑的。
太早刮胡子会长成硬茬,更不好看,秦扶清硬忍着剔须的念头,不照镜子,等着度过这段尴尬期。
可手痒啊,总是忍不住摸点啥,这两边的小胡子就成了他的手下玩具,闲着没事就摸一摸。
“花大姐,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指望他们出人头地,升官发财?”
花大姐有些不好意思,“俺可没想那么多,俺就想着他们将来能有个养家的本事就成,起码不比他们的爹差!”
“那二子跟着计道长,绝对能学到本事,这点你不用担心。”
“可……他要是去当道士了,俺不就见不着他了吗?”花大姐十分不舍。
“计道长所在的山,离我所住的地方也不算特别远,逢年过年他要下山,一两天就能到了。”
一两天,那确实不远。
花大姐还是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二子说服了她。
计道长并没有收二子为徒,他还在观察二子的天赋,但已经决定给他起个大名,花琮。
他们比秦扶清还要早离开,计道长决定要先回观星山,他对秦扶清道:“日后你回去了,切莫忘记再去观星山一趟 。”
秦扶清连忙应下:“计道长放心,我一定会去的。”
计褚闻言,微微叹口气,带着江蒙和花琮离开游凤镇,返回观星山。
花大姐目送二儿子离开,双眼通红,等不见了儿子踪影,又大哭一场,这才恢复正常。
秦扶清找好镖师,备好马车,即日出发。
二子有了大名,他便给剩下几个孩子依次起了名字。傻女名花佩,大子名花珏,二妹名花容,小妹名花月。
两辆马车前后离开游凤镇,烈日炎炎,秦扶清不爽马车里闷热,便骑着长耳跟在队伍后面。
从雍州到青州,骑马要走半个多月。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有时还要避开不方便走的路。
等抵达青州的时候,已经到七月中下旬了。
望岳书院在广德府,还没到广德府,路上便经常看见有背着箱箧,成群结队的读书人。
北明出名的十大书院,其中有三座坐落在青州。
青州又是儒家圣地,自古以来文化氛围浓厚,看重文教。
秦扶清看着来往的读书人,不由得感叹自己终于重返回熟悉的环境,好像原本遗忘的记忆又在蠢蠢欲动。
广德府是一座很大的城池,人数比镇安府要多的多,此地只有丘陵,少山地,水多景也美,一望无垠的平地里,农民们驱赶黄牛正在耕作。
望岳书院坐落在城池北侧,背靠大山,与城南的一座小山对峙。
秦扶清他们抵达广德府第一日,先找了处客栈落脚,熟悉环境。
第二日,秦扶清在城里找戈玉扬家的镖师,经过几番打听,终于找到认识戈家镖师的人,然后把早就写好的家书,重金托人寄回去。
接下来,秦扶清找了个本地包打听,开始熟悉广德府的环境。
当初秦扶清要来望岳书院读书,身上带着老师和县令柳祥贵的亲笔推荐信,只要拿着信,说不定就能顺利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