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脸色僵硬且难看,看着丝毫不给面子的杨林安,气的血压都止不住的往上升。
杨林安说道:“因为认知和知识,这种东西在我们的理解里,不是努力、不要命就能得到的。”
“就拿你来说,如果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你脱下这身西装拿起武器和工具,可以靠着不要命和没日没夜的努力,战胜本来无法战胜的敌人,打赢一场又一场战争,完成一个又一个堪称奇迹的基建工程,”
“但我想你就算是废寝忘食一个星期,想破了脑袋也很难做出来一道微积分题目。”
中年男子脸上的怨气收敛了几分。
因为他想了想,觉得的确是这个道理。
他追问:“那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杨林安摇摇头:“我现在就剩下这个问题没有弄明白了,但虽然还无法清晰的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但我想靠着这些发现,也应该能给我们带来来一些启发了。”
……
等到杨林安发言结束。
那位大人物默默的点了点头:“那我再简单补充一些,你没说到,但我恰好知道的一些事情。”
杨林安捧着茶杯,脸上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就知道,泱泱华夏,一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位大人物目光平和,像是在会议一件很久远的事:“之前有人和你一样,注意到了一些关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之间的特异情况。”
“你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你的研究对象是德意志科学家们,而他的研究对象是华夏老一代的科研人员。”
“相同点在于,这两个群体,都出现过类似的超出‘能力’之外的爆发力。”
杨林安问道:“对国内的研究是基于什么事件?”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核武器研究,”
他沉声道:“在当时两个核大国的核威慑之下,我国高层提出一定造出自己的原子弹的铁血军令。”
“但实际上,当时的华夏根本不具备制造原子弹的条件。”
杨林安恍然大悟,仿佛突然惊醒了一般,意识到了什么。
“我之前忽视了这个问题。”
杨林安这一代科学家和制造国之重器的那一代科学家们差了半个世纪,
或许是受国家宣传的影响,所以一旦提起两弹一星,他条件反射一般的就会想到戈壁滩、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算盘代替计算机……这些画面。
可此时,在他刚刚说完德意志科学家的情况之后,再听到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后,
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些曾经被自己忽略过的事情。
在那个夹缝求生的年代,华夏民族或许同样被激发过“神性”。
当时华夏唯一的核工业基础,是沙苏老大哥帮了一半然后格式化跑路的援助。
因为华夏的核工业走的是沙苏的路子,
所以当时在离别时,老大哥给华夏的核工业做出了一个理性的判断——按照华夏的工业水平,想要研发出原子弹至少需要二十年。
然而,
我们只用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