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代物理学框架来看,大脑的传递速度是电信号加神经递质的模型。
在这个模型之下,最快的神经冲动也比光速慢一百万倍以上。
按照这样的理论来看,二十分钟的确不会捕捉到多少信息。
但在弦理论框架下,大脑的模型实际是一架钢琴。
他有着无数基本弦组成的量子排序而成,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当人没有思考的时候,这些量子就普通的排列着。
一旦问题出现,这些量子就会收到观测的影响,从而瞬时改变自己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激发脑神经活动。
于是,二十分钟也就足够轻易的收集到一位院士一生所学的所有的知识。
也很好的解释了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的出现原因。
当然,在起初的弦理论框架下,虽然荀敬昌和一众中科院院士发现了这个现象,但只是简单直接的加以利用并没有明白其真正原理。
直到这次红夜事件后在荀风的猜想下,他偶然的发现了弦的瞬时性现象之后,才算是明白了真正原因。
其实就是当问题出现,人脑中就立马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进行了反应。
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当不同看到这个问题的瞬间,其实就已经知道了每个人会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只是受限于脑神经和神经递质的传输速度,这个答案从出现到说出口,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
但对于意识数据库而言,它们并不需要知道经过漫长思索之后的答案,只需要记录下每一位院士看到问题后的那一瞬间的基本弦变化就足够了。
荀敬昌站在队伍正前方,简单整理了一下衬衫和西装,然后等待着通道大门的敞开。
所有院士静静的站在荀敬昌身后,目光凝重。
意识捐赠过程需要不断的解析和记录,当捐赠结束,组成大脑的基本弦几乎就彻底进入了无序的混乱状态。
随着捐赠的进行,脑神经不断被破坏,每一位捐赠者都将会因为脑死亡而逐渐走入生命的尽头。
这是所有人第一次如此直观的面对死亡。
尽管他们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站在门前情绪还是会有些难以克制。
荀敬昌缓步向前走去。
“长夜难明,就让吾辈舍身燃灯,为后人照亮一段道路,我相信他们定会继承我们的遗志,寻找到出路。”
荀敬昌看向众人微微笑道,然后毅然决然的转身,走进了意识收集舱中。
随后,又有几位院士率先站出来,走入了另外几个房间。
整个国家意识数据实验室中,一片寂静。
全功率运转的机房只有极为微小的声响。
产生的温度让实验室稍微暖和了几分,但热量很快就被流动的湖水带走。
所有人目光聚焦在雪白房间上,他们透过洁净的窗户,去看里面的景象。
荀敬昌平静的坐在椅子上,然后数十个带着密密麻麻细小线路的芯片自动的贴合在他的脑袋上。
随后椅子缓慢的后倾,放置在一个舒适的位置,荀敬昌整个人宛如小憩一般,惬意悠然。
没有丝毫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