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看过刺青的手臂与牌匾之后,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他转头看向武则天,轻声问道:“陛下,不知这二者有何关联?此等奇事究竟因何而起?”
武则天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江州加急文书中提及沿海一带发生奇事,众人皆疑与狮出国赴唐使乘坐之海船在海上遇难有关。故而,特将此二物送至寡人面前。”
狄仁杰沉思片刻,摇头道:“海难之事,无人亲眼目睹真相,其中是否涉及人为之祸,尚不得而知。臣欲将此二物带回,详加勘验。”
武则天闻罢,脸色微变,沉声道:“此案事涉外交,关系重大,不可轻率。此二物当交由礼部循例下葬,以慰亡者在天之灵。”
狄仁杰心中虽有疑虑,但不敢违逆圣意,只得躬身领命。
然而,正当他准备退下时,武则天却突然发怒,厉声道:“狄仁杰,你竟敢对朕之决定心存不满!”
狄仁杰大惊失色,连忙跪地叩头,惶恐道:“微臣不敢,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武则天冷哼一声,道:“既是如此,便罚你闭门思过四月,好好反省自己的言行!”说罢,拂袖而去。
狄仁杰呆立当场,心中一片茫然。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不过是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为何会引得武则天如此大怒?
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带着满心的疑问,狄仁杰缓缓退出宫殿,闭门思过。
元芳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来到内库,小心翼翼地勘察着那只手臂,并仔细地采集图样。
他心中愤愤不平,为狄仁杰感到委屈和不公。
陛下如此匆忙地召回他们,却莫名其妙地惩罚了狄仁杰,让他闭门思过,而这一切与狮出国赴唐使葬身鱼腹之事毫无关联!
这也罢了,但狄仁杰竟然一声不吭,丝毫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思。
狄仁杰凝视着刺青图案,心中已然明了:原来狮出国赴唐使手臂上的刺青所代表的正是狮出国的国宝——七支剑。
而且,他仅凭一眼便洞悉了其中的关键所在,指出问题恰恰出在“赴唐使”这三个字上。
如今,圣上已将国号改为周,然而却迎来了所谓的“赴唐使”,且这些人还葬身鱼腹。
原本陛下登基、革命、改元建立周朝,朝野上下对此就颇有微词。
更糟糕的是,那些妄图恢复李唐政权的旧臣们必定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如今众人皆言陛下无法容忍大唐盛世之况,竟然连前往唐朝的使臣都惨遭杀戮。
这般微妙的舆论围攻,令陛下颜面扫地、无地自容。
无奈之下,陛下只得将此事推诿于他,让他成为替罪羔羊,以平息众怒,稳固朝纲。
他贵为宰相,理当挺身而出,肩负起这份责任。
然而,他更为忧虑的是,幽州案死灰复燃所带来的那群魑魅魍魉,以及狮出国遣唐使者遇刺这两件表面上毫无关联之事,其间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关联。
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一名神秘的黑衣人与白衣人正密谋着金木兰在樊家场失利的事情。
他们精心策划,欲促使武则天派遣太子李旦亲临江州,以镇吓情花。
此时此刻,狄仁杰已被责罚闭门思过。
而武则天作为一国之君,对神鬼之说深信不疑,只要血情花能如预期般绽放,李旦必然会亲赴江州。
白衣人听此消息后喜出望外,心中暗自思忖:“太好了!一切都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着……”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如期实施自己精心策划已久的计划。
时间一天天过去,血情花果然如预期般绽放盛开。
远在京城的武则天收到来自江州的密报后,当机立断地听从了朝中大臣张柬之的提议,立刻派遣太子前往江州亲自敕封此花。
江州城内,太子谨遵圣旨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血情花前,正式宣布将其册封为“邗国夫人”。
仪式结束后,太子与在场的官员们一同欣赏起这娇艳欲滴的血情花来。
然而,或许是因为花香味过于浓烈,李旦感到有些轻微的不适。
道观的观主栖霞见状,连忙为李旦准备了一杯清茶以缓解不适。
李旦接过茶杯,却惊讶地发现杯中原本清澈透明的茶水竟然变成了血红色!
他不禁心生恐慌,但栖霞却微笑着解释说,这泡茶用的水是道观里去年采集的梅花雪水,一直被深埋在情花树下。
今年春天才首次取出,用来招待贵宾。
李旦听了解释,稍稍放下心来,打消了疑虑。
随后,他与曾泰等官员一起登上游船,游览江州的湖光山色。
在这次江州之行中,太子李旦领略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曾泰感慨道:“听闻太子殿下您一向专情,因此我们特意摒弃了那些长袖善舞、婀娜多姿的女子所跳的软舞,转而为您安排了一场充满力量与激情的硬舞。希望这场表演能合您心意。”
李旦对于硬舞十分好奇,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于是他决定跟随曾泰一同前去观赏这难得一见的舞蹈表演。
烟花绽放,五彩斑斓,照亮了整个夜空,美景如画,热闹非凡。
然而,在房间里,李旦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不知何时,他被人下了一种奇怪的药物,导致他产生了强烈的幻觉。